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4 道试题
1 . 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政事堂初设,仅仅是宰相集体议事的一个场所,而后逐渐成为唐王朝最高决策机关。据此可知,政事堂的发展有利于(     
A.分割宰相权力B.体现近代民主议政
C.提高行政效率D.避免出现决策失误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荥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中宗不经中书、门下而自己封拜官职时,因自感心怯和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成为“斜封墨敕”,此途径所封官员时人称为“斜封官”。这反映了(     
A.中枢制度有一定的通融性B.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
C.专制皇权凌驾于百官之上D.中书门下不具约束性
7日内更新 | 18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3 . 唐代中枢机构运行状况与前代有所不同。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中枢对皇权具制约性
2024-06-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唐代统辖全国行政大权的宰相实行复数制,由数名宰相组成集体领导班子。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下颂的昭敕,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材料主要强调了(     
A.皇权受到严重威胁B.进一步分化相权C.官僚政治得到发展D.降低了议政效率
2024-06-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新设机构,皇权顶峰
2024-06-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基础班)历史试题
6 . “此种制度,亦有相当麻烦处。如中书省拟好命令送达门下省,遇门下省反对即子涂归封还,如是则此道命令等于白费,即皇帝之‘画救’亦等于无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朝(     
A.扩大任用宰相范围B.设立政事堂集体议事
C.完善人才选拔机制D.强化尚书省的行政权
2024-05-2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卢肇,字子发,袁州(宜春)人。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843年)状元及第,有奇才,以文翰知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政府定期举行恩科来选拔人才,卢肇及第当年的政府恩科考试方案,其可能的工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礼部
2024-05-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8 .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表明当时(     
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B.皇帝独尊地位削弱
C.礼仪严格承袭惯例D.中枢机制运行正常
2024-04-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逐渐完善。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政区划的主要划分原则。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024-04-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以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简评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