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9 道试题
1 . 唐中宗不经中书、门下而自己封拜官职时,因自感心怯和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成为“斜封墨敕”,此途径所封官员时人称为“斜封官”。这反映了(     
A.中枢制度有一定的通融性B.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
C.专制皇权凌驾于百官之上D.中书门下不具约束性
7日内更新 | 18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社会发展的认识。
2024-06-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隋唐统一王朝,国力强盛,制度上也有许多重要建树。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趋完备的重大变革是(     
A.实行科举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C.推行两税法D.撰成《唐律疏议》
2024-06-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新唐书·宰相表》节录的内容。据此可知(     
时间内容
武德元年(618年)“裴寂拜尚书右仆射,知政事”
贞观元年(627年)“杜淹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
贞观三年(629年)“尚书右承魏征秘书监,参豫朝政”
贞观四年(630年)二月,“太常卿萧璃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民部尚书戴胄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十一月,“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贞观八年(634年)十月,“识.三两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A.中书门下机构已经出现B.官僚政治开始确立
C.宰相职权被分散和制约D.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2024-06-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贞观末年规定:“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曹以主众务焉”。唐肃宗改令“宰相分直(值)主政事笔,每一人知十日”,到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又分每日一人执笔”。唐朝的这些措施(     
A.体现出中枢机构制衡机制的调整B.提高了中央决策与行政效能
C.折射出决策与执行脱节现象严重D.旨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024-05-2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6 . 武则天统治时期,通过给低品级官员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他们得以与宰相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加强皇帝对中枢权力的掌控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权力
2024-05-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学科训练历史试卷
7 .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B.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
C.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2024-05-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8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24-05-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翰林学士院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这就使敕令传发出现两种途径,实际上形成了双轨辅政制。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变化B.文官的地位日益提高
C.恢复发展了中外朝制度D.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2024-05-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贞观三年,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讨论结束后秘书协助“执笔”,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①体现出中央集权逐渐强化趋势   ②侵夺了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力
③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的滥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5-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