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乾封以后,刘袆之、元万顷之徒,时宣召草制其间,因名“北门学士”,北门学士的出现说明了(     
A.科举制人数大大增加B.提高了办事效率
C.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强化皇权D.导致唐代宦官专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梅岭山路自秦代开辟以来长久失修,基本失去交通运输功能。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奏请重新修凿梅岭山路的奏疏获准。他亲自到现场勘察,“缘燈道,拔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最终部分利用旧关道又截弯取直修建新道,缩短险峻山路15里。开工后,张九龄利用十一月的冬闲时节召集乡民筑路,民众争相出力,新道不日凿成,“坦坦而方五轨,闻闻而走四通”,横穿南岭山脉,连接广东和江西。梅关道开通以后,海外诸国向朝廷入贡的物品经由梅关道北上,梅关道成为一条贡道。同时,唐政府也将梅关道作为官方驿道,设置驿站、配置戍卒、征收商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大批难民经由此道迁徙到岭南地区,岭南地区人口大为增加。

——摘编自王薇《文化线路视野中梅关古道的历史演变及其保护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梅关道得以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关古道开通的影响。
3 . 钱穆指出,唐制,中书舍人拟稿,亦由诸舍人各自拟撰,是谓“五花判事”。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这说明,中书省(     
A.内部已形成了制约机制B.具备了辅助决策的职能
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D.保证了中枢决策的科学
4 . 唐朝中央官制由三公九卿制度改为三省六部制度,实施集体宰辅制度,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皆为正宰相,后又临时差遣各类其他官职加封“参知政事”“参知机务”者为副宰相,对宰相进行分权这一制度的实施(     
A.减少了行政摩擦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C.扩大了选才范围D.确保决策科学合理
2024-02-1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如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答三十。” “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共同纲领》的发展成果,是我国的根本大法。随后几年间根据宪法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一批基本法律。据统计,在此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731件。

——摘编自王鑫《论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三省制是如何运行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律疏议》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
2024-02-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图2分别是哪一时期中央权力分配的示意图?
(2)与图1相比,图2所示权力分割有何特点?有何历史影响?
2024-02-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对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别贯彻各种政令
B.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C.根本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D.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024-01-3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主要由皇帝亲信主持集体商议;参与政事堂议政的除了三省长官,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议政。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唐朝政事堂的演变(     
A.加强了皇帝独裁权力B.提高了尚书省的地位
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取消了宰相的决策权
2024-01-30更新 | 326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5年,对出版界具有震撼力的出版物恐怕要首推《话说中国》了,同年5月,中央电视台对该丛书进行了特别报道和评论。该书的宗旨是将“历史还给人民”,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接,在策划模式上标志着我国出版业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下图是该丛书的分卷目录。

第一卷____原始社会、夏商:创世在东方
第二卷____西周:诗经里的世界
第三卷____春秋:春秋巨人
第四卷____战国:列国争雄
第五卷____秦西汉:大风一曲振河山
第六卷____东汉:浸漫中兴路
第七卷____三国西晋:群英荟萃
第八卷____东晋南北朝:空前的融合
第九卷____隋唐:大唐气象
第十卷____唐五代十国:变幻中的乾坤
第十一卷____宋:文采与悲怆的交响
第十二卷____辽西夏金元:金戈铁马
第十三卷____明:集权与裂变
第十四卷____清一:落日余晖
第十五卷____清二:枪炮轰鸣下的尊严
第十六卷____总索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分卷目录,对其进行阐释。(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