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②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③“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2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20-08-10更新 | 753次组卷 | 110卷引用:2012届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是其酝酿时期,中经隋代,至唐正式建立。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令、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但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表现为低级官员入相,难以驾驭朝政,三省长官不专机务,动摇了三省机构的互相制约关系;三省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干扰和削弱了尚书六部的行政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节度使出将入相打破了三省分权的政治平衡;专使的设置削弱了六部的行政职能;翰林学士草拟诏敕代行了中书省部分决策权;宦官专权瓦解了三省制的组织原则。

——摘编白王素《三省制略论》

材料二   杰斐逊是美国民主政体的创立者,他认为,政府应该是民主的政府,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当一个市民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它便形成了民主传统;当市民社会巩固时,民主传统也得到加强;市民社会占有支配地位,因此美国宪政避免了激进革命。从殖民地、邦联到联邦制,美国是先有社会后有政治国家,这不同于其他国家宪政之路,美国是从限制国家权力开始进行的。从邦联到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利,这也是现实需要。因为松散的邦联体制和中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既保障安全又能保障对外贸易的进行,还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但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要防止英王式的新暴君,防止专制集权,所以采用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分权制不仅是横向的,杰斐逊又提出纵向分权,从而既保持了中央的权威,也使地方具有更大的自治性。

——摘编自信力建《美国宪政精神的源头是什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政令的下达,都经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针对这一状况,唐统治者设政事堂
A.加强中书省权力
B.协调三省关系
C.强化对三省监督
D.增加文官人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2016-11-27更新 | 880次组卷 | 65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