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示意图,其反映的主题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B.地方官制的变迁
C.中枢机构的演变D.中央集权的加强
2023-01-05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初规定男子二十岁参军。为应对战事,“右仆射(尚书省长官)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征(魏征,门下省给事中)执奏以为不可。太宗怒,乃出敕……征又不从,不肯署(签字)敕。”最终保持原规定不变,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唐代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的制约
②三省制能有效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
③门下省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④三省制使唐代宰相的权力大大加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寝居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宫城中三省官署位置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     

①三省职能分工明确             ②行政配合效率低下
③尚书省的地位较低             ④门下需备皇帝诏问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022-08-16更新 | 53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有同学以“科举取士”、“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作为关键词整理知识。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隋唐盛世B.民族交融C.制度创新D.藩镇割据
2022-07-20更新 | 534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德宗下诏任命齐总为衢州刺史,因此前齐总有盘剥百姓,进奉朝廷的恶行,时任给事中的许孟容封驳任命诏书,并陈述理由,唐德宗不得不收回成命。许孟容此时隶属于(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
6 . 唐朝三省因分工不同,中书、门下省之间常有政见冲突,出现“日有争论、纷纭不决”的情况,影响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致使政事常被贻误。为解决这一问题,唐朝实行
A.六部制B.政事堂制度C.科举制D.内外朝制度
7 . 下图为唐朝三省位置图,该图文说明唐朝三省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甚至封还诏书,但一般都是奉诏执行。

①都位于宫城之内是为了便于皇帝决策②空间布局体现决策权与行政权的统一
③尚书省对门下省诏令具有一定否决权④职权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4更新 | 44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唐前期,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构成一个完整的辅助皇权运行的最高政务裁决系统,三省官员在上行和下行政务文书中的签署,体现了按照环节分工、分层决策、互相制衡的政务运行机制。在他看来当时
A.政务文书利于辅政制度的有效运行
B.尚书省是最高政务裁决系统的核心
C.程序分权有效制约了皇帝的决定权
D.中央官僚机构膨胀降低了行政效率
2021-06-01更新 | 1928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亦庄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Ⅱ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礼宾图》(下图)是出土于陕西唐章怀太子(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
B.鸿胪寺的职责仅限于管辖少数民族事务
C.鸿胪寺是隶属于唐朝尚书省的官方机构
D.说明唐朝与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
2021-04-20更新 | 774次组卷 | 13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大致演变历程,其主题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中央官制的完善
C.选官制度的完善D.中枢政务机构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