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包含了各个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诸夏民族和若干外族在种族和文化方面融合的结果,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这个划时代的变革,不但结束了列国的局部战争,废除了列国间重重的关隘和限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大一统”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人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秦的统一顺应了春秋、战国以来历史的发展趋势,在政治制度上、思想文化上、经济形态上都使中国出现亘古未有的新局面。甚至在疆域方面,亦因统一事业的完成而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一方面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以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另一方面对东南及南方边疆地区也发挥了巨大的开拓作用,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版图的基础。

——整理自邹纪万《秦汉史》

材料二 唐代的三省,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三省的首长,均为宰相之职。隋时,三省的职掌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中书与门下是不免因成见的关系发生公务上的争执。太宗为补这个流弊,因而设A作为三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A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虽为宰相,但其他官吏也可由皇帝指派,参决大政。这个制度也承自隋朝。太宗时,命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此后任何官吏,只要在他的原有官衡之下加上一个“参议朝政”或“平章政事"之类的名号,便是实际的宰相。这类名号最初甚为繁多,后来逐渐定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个名称。

——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大一统在政治制度上、思想文化上、经济形态上、疆域上的表现并指出秦大一统的意义。
(2)填写下划线A的机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2 . 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政事堂的变迁说明
A.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B.行政机构不断健全
C.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D.相权扩大威胁皇权
3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疆域图


材料二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连,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之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摘自苏洵《嘉佑集》卷1《审势》


(1)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并亲自命名。请写出图中ABCD四个郡的名称。
(2)写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相制与汉朝相制比较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2022-03-1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