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唐朝尚书省的办公地点称“都堂”,其左侧为吏部、户部、礼部,右侧为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司其职,互不统属。各部长官上午在都堂集体办公,遇事易于洽商,下午各归本部分别办公。这一制度设计(       
A.完善了中央行政体系B.意在加强对官员的监督
C.赋予六部较大的权力D.导致政府行政效率降低
2023-12-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松桃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04更新 | 80次组卷 | 38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唐初建立三省制以后,由于事权分立,相互之间时常推诿扯皮。唐太宗遂决定三省长官合署办公,于门下省设置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此举旨在(     
A.弥补分权弊端B.加强中央集权
C.削弱丞相权力D.减少财政开支
4 . 唐肃宗时期,鉴于玄宗朝李林甫、杨国忠以中书省长官身份长期操控朝政的情况,遂将其改为“宰相分直主政事笔,每一人知十日”。至唐德宗时又将该制度调整为每位宰相“每日一执笔”。据此可知(     
A.中书省的决策权被剥夺B.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
C.权臣干政受到一定制约D.朋党之争的局面终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中央行政体制;贞观年间,唐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从而形成“三省长官合议政事,尚书奉而行之”中央行政体制的新形式。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A.强化了三省之间的制衡B.保证了国家的科学决策
C.缩小了尚书省长官职权D.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效率
6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创立,被誉为是一种史无前例的“突破性进展”。这主要表现在(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023-03-05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唐代宰相多达524人次,如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官职,“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资治通鉴》记载“唐世宰相,名称尤为不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实行B.扩大宰相任用范围
C.宰相权力的膨胀D.唐朝皇帝知人善任
2023-02-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责明确、组织完整,三省六部既分别有独立的官署,又有明确的统隶关系,这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三公”“九卿”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这表明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A.规范了国家行政B.促进了官僚政治模式的形成
C.保障了吏治清明D.否定了三公九卿制的合理性
2022-12-20更新 | 288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2022-01-12更新 | 6852次组卷 | 76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宰相多至一二十人,重大事务都由政事堂会议讨论。唐玄宗时期,宠信个别宰相如姚崇、宋璟,以及李林甫、杨国忠之流,这就使得唐朝前期的三省长官合议制,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前期的姚崇、宋璟德才兼备,他们的专权促成了开元之治。此后只知专委而不重选相,终于造成李林甫、杨国忠专权乱政。皇帝不亲理朝政,个别宰相专擅朝政,导致政局日趋败坏,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下设5房分主政事,有行使权力的“中书门下之印”。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府。门下省之名虽存,实际亡,已成为空壳,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唐玄宗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是变相恢复专职宰相,标志着三省长官合议被宰相专权取代,政事堂制度由此瓦解

——摘编自沙宪如《唐代政事堂制度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政事堂的实质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书门下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