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3-06-09更新 | 8554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
2022-06-09更新 | 11464次组卷 | 7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2023-02-20更新 | 2009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2019-06-08更新 | 11374次组卷 | 124卷引用:山东泰安肥城泰西中学岳麓版必修三2019年至2020年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新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使节在觐见皇帝后,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如空海便在长安的青龙寺学习,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外传B.造就了东南亚文化圈的繁荣
C.有利于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D.导致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2023-05-07更新 | 151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2020-07-11更新 | 5914次组卷 | 7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份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7 . 唐朝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儒学出现危机B.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C.道教突破发展D.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2023-01-16更新 | 1027次组卷 | 5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青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日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说:“扬州有四十余寺。”在扬州求法、传法的众多僧徒是主要的素食消费群体。城市饮食业为满足僧徒之需,开发了各种素肴佳馔。这反映出
A.市镇服务功能增强B.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C.统治思想发生转变D.社会生活受佛教影响
2022-06-05更新 | 1100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019-01-30更新 | 6545次组卷 | 13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三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343次组卷 | 7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