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子·显学》记载,儒家思想自孔子以后便分化为八个不同的学派,尽管自汉武帝以来,儒学以经学的形式在此时期内取得了相对统一的和明显的发展,但仍存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分。魏晋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受到其他思想的冲击。进入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也进一步动接,经学在此时期发展出了南宗和北宗两大派别。考察儒家思想的自身发展史,可以看出在唐代以前,儒家思想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内部的统一,这一状况,一方面不利于重新恢复和稳定儒学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封建中央集权的维护。

材料二   随着唐代社会政治的统一,也就必然要求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统一。在这种背景之下,唐代统治者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求以及科举制在唐代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促进了儒学在唐代前期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经学在唐代前期实现了初步的统一。唐初、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教授儒家经典的学校,大力推行儒学。唐代的科举制度规定儒家经典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唐太宗于贞观四年(630年)命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主要以南北朝时期的经典义疏做底本,再由孔颖达作疏,在此基础上结束了儒学内部的派别之争,从而使儒家思想得到了统一,实现了儒学在其发展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内部统一、作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教科书,《五经正义》成为所有考生的必研之书,这就使得儒家经典得以在一个极大的范围内流传,大大增强了儒家思想在唐代社会的影响力。《五经正义》是由统治者官方颁布的标准定本,这就确保了儒家思想的官方正统地位,使得其成为唐代的官方意识形态,也确保了其在与佛教和道教的争夺中处于主导地位,由此儒家思想以经学的形式在唐代前期达到了其自身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李冉《“安史之乱”与唐代后期的儒学复兴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之前儒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问题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前期儒学发展的表现。
2024-02-29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武帝(南朝)的时候,已经是北魏后期,正是北方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梁武帝认为,北方统治者崇尚佛教,佛教吸引了很多信众。南方要是打压佛教,那不是把人口都赶到北方去了?所以有很多因素导致梁武帝崇尚佛教。即位不久,梁武帝就下令修建了很多寺庙。在崇佛的同时,梁武帝也大力推广儒学教育。首先,他在建康设立主要招收寒门子弟的五经馆,并且免除他们的生活费,考试及格就给官做。随后,推广儒家教育的学校在各州郡遍地开花。紧接着,梁武帝又把学校开到自己身边,下诏成立国子学,让皇太子、宗室、王侯学习儒家经典。授课的老师中,时不时还会出现梁武帝的身影,梁武帝以儒治国,绕不开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传承。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原来的礼仪制度和一些国家大礼一起被重新归类,一种新的五礼体系正在酝酿和走向成熟。梁武帝在对儒家礼仪制度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在对佛教的戒律进行着规范,制礼班子组建几年后,规范佛教礼仪的班子也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卜宪群等《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武帝崇佛尊儒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武帝尊儒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2024-02-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3 . 南朝思想家范缜在《神灭论》中提出:“形即神也,神即形也。”他认为,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就归于消灭。其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A.国家强盛政治清明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科学技术快速发展D.佛教文化盛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印度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在中国初传,主要是作为信仰和方术(旧时指医、卜、星、相、炼丹等技术)流行于民间的。佛教被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是从两晋(公元265年至316年为西晋,公元317年至420年为东晋)时期开始的。知识分子特别感兴趣的是佛教的思想理论,尤其是佛教提出的一些中国传统学术较少研究的理论问题。到了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几乎遍及整个中国。

——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传教士利玛窦与一行人来到中国广东,他们自称是来自印度的僧人;在知府王磐收到铃铛等礼物后,允许他们留在肇庆。利玛窦是一位博学的传教士,喜欢结交朋友。他随身带着自鸣钟、菱角镜、山海全图,吸引了不少人观看。马礼逊是拉开晚清新一轮西学东渐序幕的第一人。18079月,马礼逊抵达澳门,然后进入广州。当时,中国海禁未开,仍然禁止西人传教,马礼逊只能先隐匿于广州的美国商馆。不久,他有了合法身份,有了稳定收入,还结婚成了家。此后,直至1834年逝世,马礼逊一直在广州、澳门及南洋各地进行传教活动。

——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普及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马礼逊来中国传教的中外背景。如何评价这些传教士的传教活动?
2022-08-02更新 | 138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春秋时代华夏意识的产生,汉民族开始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为诸子百家的诸文化被创造出来,又逐渐在秦汉时代被统合为华夏的文化。秦汉对前代的继承方式,带有将原本来源各异的民族与其诸种文化整合为汉民族、中国文化的特质,统一的文化意味着“中国”的形成。

——摘编自【日】石见清裕《秦汉VS隋唐,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

材料二   隋唐对前代的继承之处,是汉民族向南方扩张,同时从北方新来的诸民族不断涌入中原。北方民族带到中原来的还有接受波斯文化形成的希腊风伊朗文化和接受印度文化形成的中国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隋唐结束了魏晋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混乱,带来久违的和平与繁荣的唐代。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在素朴主义的民族和文明中的东洋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文化与隋唐文化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秦汉与隋唐文化差异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间的广泛流播,产生重要物化成果,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唐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极言南朝佛寺之多。其实,南朝佛寺何止四百八十,仅据《南史·郭祖深传》载,梁朝“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在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新疆、四川等地保有许多石窟和数以千计的佛像。最著名者,一为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晋太和元年(366)始建,历北魏、西魏、北周、至隋、唐五代、宋、元各朝都在此开凿,现存石窟四百多个,佛像2450尊,为石刻艺术精品;二为山西大同云岗石窟,魏文成帝(452465在位)时始建,几百年间开凿五十多个洞窟,现存造像五万尊;三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洛后第三年(497),中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诸朝,连续营造四百多年。现存佛龛二千一百个,佛像十万尊。此外,还有河北省邯郸市的响堂山石窟、甘肃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摘编自吴慧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文化地理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影响。
2024-04-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某一历史学习小组探究隋唐时期的佛教中国化问题,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一

史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之卢舍那大佛(始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四月)史料二开皇元年,高祖普召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

——《隋志》

史料三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1)指出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对研究魏晋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原因。
8 . 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

材料一:三国以后,由于海上交通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同南亚各国的联系加强了。印度佛教的东来是引人注目的大事。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等国的僧侣来中国传教、译经的有70多人。中国僧侣往印度等国取经的近90人,他们多是学问僧,对中国同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其中贡献较大的是中国名僧法显。

——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上册》

材料二: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世界市场的扩大使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美洲农产品传播到世界,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也因此促进了人口的增长。非洲人口的剧增(特别在西非),原因之一是美洲农作物的引进。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三:在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30年代中期,当工业革命刚刚起步时,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迅速发展……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予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推动。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佛教文化的传入给中华文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有哪些?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引发的食物物种交流带来了哪些影响?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概括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023-05-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儒学与基层治理]

材料一   《汉书》与《后汉书》中的循吏是一批自觉承担王道教化职责的官吏。他们既是为汉朝竭忠尽智的官员,又是信奉并传播儒学理念的儒士。他们以一种积极有为的入世情怀,关注民生,在百姓中间传播儒学的道德礼义,移风易俗。通过教化型循吏身体力行地传播,董仲舒所输扬的儒家道德思想,已经普及到民间大众的寻常巷陌。

——摘编自韩兆琦等著《秦汉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之际的处士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生活在乡闾之间,与当时社会下层的老百姓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学习,在无形当中就影响了周围民众的文化价值观乃至社会价值观。隋唐处士出于对儒学信仰的追求,时刻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道德的模范,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准则,并将这种思想推广开来, 教化民众,提高基层百姓的道德水准,逐步在当时的社会基层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摘编自王小甫著《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儒学在基层影响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处士传播儒学的方式及其影响。
2023-07-0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陶弘景(456—536年),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陶弘景从小迷恋葛洪的神仙、炼丹之术,后半生或即隐居后,更侧重于医药学研究和炼丹、导引养生等。陶氏的炼丹生涯深受葛洪的影响,有许多可贵的记述都与葛氏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继承其法,或弘扬其术,或发展其长,或获新的认识,几乎无不息息相关。葛氏通过炼丹实验,观察到“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外变而内不化也”。陶弘景在其认识的基础上,扩大了这一认识范围,他进而指出:“鸡屎矾不入药,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使葛氏在铁表面涂抹硫酸铜溶液使铁表面与铜发生置换反应的方法扩大,而且不只限于此,这一反应的发现,奠定了宋元时水法炼铜——胆铜法的基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陶弘景致力于炼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陶弘景炼丹活动的影响。
2023-02-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届高三一模(濮阳摸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