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末年,战火频仍,自然灾害不断,百姓颠沛流离、贾思勰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实践,并结合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完成巨著《齐民要术》,以实现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的宏愿。据统计,全书援引古代典籍157种,农谚最少45首;卷十记载当时167种可食植物,其中生长在黄河流域的62种、江南地域的105种。贾氏根据天象运行规律提出“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的主张:对氾胜之“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的说法予以否定。他重视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土地之异”“习以性成”的科学论断;对于救荒提出“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如稗“宜种之.备凶年”。《齐民要术》将历代先进生产技术按体例分类载入书中,在当时是最全面最系统化的一部农业百种全书。

——摘编自李兴军《不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主体精神及其文化溯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思勰创作《齐民要术》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思勰创作《齐民要术》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2 . 隋唐是封建社会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

材料二: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文字。

——摘编自南开大学李喜所《“中华文化圈”的时空解读》

(1)根据材料一,简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从医学角度说明隋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结合所学,以材料二的视角阐述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024-04-07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训练专项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朝的国家机构中,有不少部门参与到科技管理之中,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铸钱监等掌管各种手工业和水利工程的部门,集中了各种专门人才和大量的优秀工匠。在人才选拔中,唐代设置了“明算”一科,与明经、进士等科目并列。据记载,唐代共有32人因发明受到奖励,如李淳风发明了浑天仪,太宗加授其为承务郎。总之唐代科技成就是辉煌的,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王颜《唐代的科技与世界》

材料二

国家科技举国体制简况
美国二战期间,总统直接领导“最高政策小组”,动员政府部门、各类企业、科学家和工程师联合攻关,实施“曼哈顿计划”。二战结束后,通过项目经理制在全国遴选科技人才,以研发合同动员市场资源集成创新,实施了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大科学”攻关。
苏联二战期间,斯大林在国家国防委员会下设科技委员会,建立众多的研究所、实验室和科学城,形成了“管理—科研—生产”的联合体。二战结束后,制定了优先发展原子能、航天等战略,打造了“政—军—工—科—教”一体化的国家科技体制。

——据张宇等《科技创新中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路径》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194911月,党中央组建中国科学院,承担全国科技事业管理工作。通过构建计划引领、统筹分配、组织动员,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国体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任务,我国实现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跃升。中共十四大后,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摘编自唐亚林、郝文强《新型举国体制:历史演变、时代特征与模式构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苏联科技举国体制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构建新型科技举国体制的意义。
2024-03-22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贾思勰在写作《齐民要术》时,“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因此它所记载的饮食内容,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当时饮食文化方面的成就。另外,他还征引了北朝之前的古籍150多种。所以,《齐民要术》实际上是公元6世纪之前中国古代饮食学的集大成。

6468章,记载了麹蘖(酒曲)的制作和各种酒类的加工酿造,阐述了制麹酿酒的发酵过程,麹的微生物培养和酒的发酵现象、条件、原料和产品关系的内在规律,是我国古代酿造工艺的重要典籍。

6975章,介绍了各种酱、醋、豉等微生物发酵食品的加工制作方法,以及各种腌菜、酱菜、酸菜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其种类之多样、工艺之详尽为此前其它饮食学著作所不见。

7681章,记录了各种肉类和鱼类的烹饪方法。畜肉食物中,以牛羊猪肉为多,驴马犬肉为次;禽肉以鹅鸭为多,鸡肉为次;鱼类以鲤鱼等淡水鱼为多,鳖类为少。同时还记录了大量的烹饪方法,有着北方黄河中下游浓郁的地方风味。

8286章以及89章,记载了粮食食物的加工炊煮方法,显示了当时粮食谷物类食物的丰富多彩。

——整理自黎虎主编《汉唐饮食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北朝饮食学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所述饮食学的内容,简析《齐民要术》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
2024-05-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书编辑实践活动充分发展并日臻成熟的阶段。秦汉帝国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升。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让铁犁牛耕这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黄河流域得到普及,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扩展。这使得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新生产力蕴含的巨大能量得以充分发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同时,汉平帝年间(公元前9年一公元6年)中国人口已达5900万,农业技术的成熟与人口对粮食的巨大需求,使得系统总结农业生产技术成为一个迫切的需要,大型综合性农书的出现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汜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农学经典大量涌现。

——摘编自莫鹏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农书及其编辑实践研究》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罗马都是以农立国的典型的农业国家,在公元前一世纪,两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面。中国自先秦以来长期推行重农政策,农业生产部门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五谷、桑麻、六畜、蔬果、渔业、林业。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由一个古朴单纯的农业小邦发展成农、工、商、高利贷全面繁荣的经济强国。对于金钱与利润的追求,使他们大多转而从事利润更高的园艺果圃业。与市场商品经济挂钩的产品成为农业的主导,而粮食则用低廉的价格从北非运购。他们在农业上的重要性排序是葡萄、可灌溉的园圃、柳园、橄榄园、牧场、谷田、采伐林、树木园、橡树林。在中国农业中占居首位的五谷被降至第六,与西汉的农业观大相径庭。

——摘编自张齐政《从古代农书看公元前一世纪西汉与罗马的农业生产水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书大量涌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农业发展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024-04-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7 . 阅读材料, 完成ド列要求。

材料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 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 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 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 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 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的特点,并分析农书内容不断变化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曲辕犁在中国耕犁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增加了策额、压镜、犁评,可以调节耕地深度。曲辕代替直辕,使犁辕缩短,减轻犁身重量,转动方便。辕由直变曲,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了农夫的体力消耗,又大大节省了畜力。因此,曲辕犁不但适合江南水田耕作的需要,而且在丘陵山地也可以使用,在北方中原也推广开来,成为唐代最主要的耕犁。我国耕犁发展到唐代,已经基本定型了,现在使用的耕犁实际上和唐代的曲辕犁没什么两样。

——摘编自杨向春《唐代的耕牛与牛耕》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纺纱业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过程中,发明家和企业家起到了直接推动的作用,而消费者、政府等多种社会组织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经济制度的转变、市场机制的作用,英国社会创新不断,到18世纪,社会出现发明热和投资热。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增加,消费者追求生活时尚,积极购买新产品,这是技术创新得以产生和应用的根本所在。可以看到,英国社会的众多行动者都对纺纱业的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制度和政策对创新驱动发展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摘编自迟红刚、徐飞《从技术创新到社会技术系统转型——工业革命先导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在现代工业生产上,而且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数达到4.89亿,已接近5.38亿的互联网总用户数。在过去18个月中,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了近10倍,目前已占整个互联网流量的10.1%,其中我国的占比更高达17.8%。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在迅速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形式、营销推广方式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化。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一个规模庞大、拉动效应极强的新兴市场正在孕育形成。从这个角度上看,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模式的改变,影响是全方位的。

——摘编自兰建平《“第三次浪潮”到“第三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曲辕犁的优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世纪英国纺纱领域涌现出的新发明,概括英国新发明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技术革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阎立德(约596656年),雍州万年人,出身于工程世家。阎立德从小就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机巧有思”,加之又得父亲指授,因而得以“早传家业”。贞观初,历任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工部尚书。作为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阎立德先后营建了献陵及昭陵。作为我国封建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昭陵,它改变了封土为陵的形制,墓室在山腰岩石间穿凿而成,后世唐代帝王陵墓基本均采用此制。他善于把建筑的美学充分地在建筑物中加以体现,如他将玉华宫设计为坐北朝南,以玉华川为基础依山而建,并将各宫殿与实际地势加以了有机的统一。……通过中轴方向两侧的陪衬以及轴线上的空间变化方式,对皇权的威严、庄重加以了充分的体现。阎立德营建的很多建筑都背依青山,面临绿水,疏泉抗殿,包山通苑,处于翠峰叠嶂、清泉潺潺的幽静之所。

——摘编自温凯、陈跃《试论阎立德的建筑成就及设计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阎立德成为建筑大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阎立德的建筑设计特点。
2023-05-16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学艺术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