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如图漫画反映了唐朝时期域外某国组织的某一次中外文化交流。漫画中“□□”里应该填写的旅游团目的地是(     
A.西藏B.中国C.日本D.印度
2022-08-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漫画类试题汇编(一)
2 . 如图是韩国庆州地区龙江洞石室古坟出土的新罗时代土俑图。土俑形象多为中国式的官吏形象。据此可知,其着装(     
A.具有鲜明民族特色B.体现出佛教色彩C.追求奢侈浮华风格D.受到唐朝的影响
2024-02-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耳杯是古代汉族常用的饮器,下图为魏晋至隋唐时期墓葬出土耳杯分布变化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     

(注:第一期○为曹魏到西晋早期,第二期□为西晋中晚期,第三期△为东晋时期,第四期◇为南北朝到隋唐时期。)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B.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交流
C.中原汉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南北方社会发展差距扩大
2024-01-11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拉练(二)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新疆阿斯塔那48号墓出土的“贵”字孔雀纹锦(左图)、92号墓出土的联珠对鸭纹锦(右图)。两者都是具有波斯风格的斜纹纬锦,这种新织法、新花纹的斜纹纬锦在盛唐时期,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风行一时的新产品。这反映出当时(       

A.文明交流利于纺织技术的创新B.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C.政治稳定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D.中西审美趋于一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众人奏乐图》,其绘成于唐代,描绘了释迦涅槃时各色人种及各民族演奏音乐的情景。此壁画反映了唐代(     
   
A.国家实力的增强B.文化的交流融合
C.宗教政策的完善D.娱乐活动的丰富
6 . 1981年,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的国产动画片《九色鹿》正式上映,动画生动再现了恒河弄蛇人的传说以及波斯商人戈壁遇险获救等故事。图1、图2所示分别为壁画《鹿王本生》(局部)和《九色鹿》(剧照)。这部动画片的公映最能说明(     

                  图1                                               图2
A.敦煌壁画见证商路兴衰B.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C.现代科技助推文化传播D.文化产业提升商路价值
2024-04-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4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玄奘流传后世的《大唐西域记》不仅为官方编撰《西域图经》提供参考,还作为礼物赠送西州刺史和供出使西域的官员使用。由此得知,《大唐西域记》(     
A.体现佛教的本土化B.获得文人士族的关注
C.具有政治实用功能D.扩大唐朝对外影响力
8 . 如图为敦煌莫高窟中,晚唐洞窟发现的三兔共耳图。类似图案在9-11世纪前后出现在中亚、西亚地区,16世纪在欧洲的一些教堂装饰上找到相似图片。由此推断,三兔共耳图(     
A.最早起源于唐朝B.是宗教特有的产物C.沿丝绸之路传播D.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2024-02-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固原北魏漆棺画中,棺盖被金色天河分为“东王父”和“西王母”两部分。两侧挡板:上为舜、郭巨、蔡顺等孝子故事图,由三角火焰纹分隔开,中部是具有波斯风格的联珠纹路,下为狩猎图。据此可知,当时北魏(     
A.中原传统文化衰落B.制度改革不够彻底
C.文化心态多元包容D.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2024-01-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面两幅图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20窟(7世纪)部分壁画。左图是中国君臣图。右图人物形象中,有的上身半裸,有的身材高大,有的头戴羽帽,可能来自朝鲜半岛,有的肤色黝黑,有的头发卷曲,人物肤色和服饰均与左图不同。这说明当时(     
   
A.帝王君臣沉迷于宗教活动B.包容开放促进了文明交流
C.中外交流推动了服饰变迁D.西北地区是当时经济重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