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罗使用唐代年号,采用唐朝历法,汉字是官方文字,男女服装、婚丧嫁娶同汉族习俗一样。朝鲜半岛的留学生可以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及第可以做官。这说明了当时(     
A.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唐朝的繁荣昌盛
C.唐文化兼具包容性和辐射力D.中朝关系较和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汉代画像石创作中,虽有骆驼形象,但刻画比较稚拙,往往都是单个出现,或混同在其他动物之中。唐代砖刻中骆驼形象是,两侧挂有袋囊、丝束、长颈瓶等,有的还挂有沿路猎取的野鸡、野兔。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B.异域文化受到青睐
C.绘画技术的重大进步D.丝绸之路更加繁荣
3 . 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形成于唐代,由波斯人撰述,以中文楷书和古叙利亚文刻写而成。碑文记载波斯僧人阿罗本来中国长安及其他多地宣讲教义、设立景教寺院等事。该碑作为证据可以印证当时(     
A.唐朝主流思想变化B.楷书成为主要书体
C.中外经济往来频繁D.文明之间交流密切
4 . 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仅唐朝义净《大唐求法高僧传》所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其中就有33位往来取道南海。这一变化(     
A.归因于政局动荡B.促进了中印交往
C.反映出佛教衰落D.取决于疆域扩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国传说记载,早在距今5000年前左右的神农时代,神农氏就发现了茶。从此,茶就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周武王伐纣时,川蜀等地的茶就被当作地方特产,上贡到朝廷。春秋时期,茶叶已作为供人食用的菜肴汤料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魏晋以来,茶因清淡虚静而渐渐受到佛、道教徒的广泛推崇。唐朝时,饮茶多以茶饼研末,煮茶时讲究“三沸”,使得烹茶更具文人雅兴,于是茶道大行。当时南方产生了官茶园、寺茶园、农茶园等不同形式的茶园,仅湖州一年的造茶产量就是一万八千四百斤。唐朝政府还开辟茶马古道、开设茶马交易市场,强化边疆管理。随着唐朝与日本、印度、波斯、非洲国家的交流,茶叶也流通到了世界各地。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在茶中添加马奶、红枣、枸杞、油酥等物,使茶带上了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明清时期,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形成了一条海上茶叶之路,以茶叶为大宗、经蒙古高原到俄罗斯的恰克图贸易也走向兴盛。

——摘编自彭星霖《基于历史角度分析茶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兴衰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