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以下三图蕴含相似历史符号:三只循环追逐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跳跃、奔跑,直挺的耳朵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卓诡变幻如万花筒一般。这个视觉符号最早从敦煌出发,跨越万里,延续千年,出现在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中,寺院的石雕与金属圣器上,甚至还有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下能推动“三兔共耳”视觉符号传播的是(     

①隋唐陆上丝绸之路   ②印欧人的迁徙   ③蒙古西征   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玄奘流传后世的《大唐西域记》不仅为官方编撰《西域图经》提供参考,还作为礼物赠送西州刺史和供出使西域的官员使用。由此得知,《大唐西域记》(     
A.体现佛教的本土化B.获得文人士族的关注
C.具有政治实用功能D.扩大唐朝对外影响力
7日内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3 . 中国毛驴因体小却善负重成为国人的生产工具与审美对象,唐朝之前对其少有负面评价。波斯所产大驴在中亚及西方文化中常以“高声狂叫”而戏剧性地吓倒敌人,是倔强与愚蠢的象征。中唐以后,柳宗元塑造的“庞然大物”、使“虎大骇”的“黔之驴”逐渐成为国人眼中主要的驴形象。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A.丝路交流促进文化交融B.佛教传入改变物种形象
C.生产发展减少畜力依赖D.文学创作决定审美取向
4 . 如图是洛阳博物馆特展“丝路印记”的代表藏品——唐代《三彩引胡俑》。这可论证唐代(     

A.陆上丝绸之路的运行B.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C.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来华经商的外国人众多
2024-05-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太宗开始,唐代就遵循着“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奉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唐代外国人的来华与留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来唐朝贺、奏事、进贡等使臣;入质或入充侍卫的外国蕃王子弟、酋长;慕中华之风而归附或流寓中土者;来唐传教的僧侣;来唐贸易的商胡。外国使臣由鸿胪寺接待,来唐传教士由礼部和鸿胪寺管理,市舶司和互市监负责管理来华外商。唐朝对寓居或定居中国的外国人不排斥,不歧视,他们几乎享有同唐人一样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外国人可以在唐朝参加科举、做官为将、殖产、娶妻妾,政府也保证外商的经济权益不受侵犯。

——摘编自田廷柱《唐代外国人来华与留居述略》

材料二   晚清时期,随着中外条约关系的发展及列强在华条约特权的不断扩大,愈来愈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开展游历、传教、经商等活动。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开及外国在华条约特权的扩大,各国商民旅居中国各口岸者其数日增。据统计,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各国商民共计9755人,及至1902年,各国旅华人数已达19119人。为了规避和减少因游历而产生的纠纷和交涉,清政府要求入境游历者“必须请领护照为之限制”“无照者不准前往也,发照之权,专属之领事官,签照之权,专属之地方官”。无护照之外国人不得到中国内地游历。1880年,在中德《续修条约》中,中国政府首次以条约的形式取得了对无照洋人的经济制裁权,这对那些无照擅闯中国内地的洋人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除此之外,清政府还依据相关约章和国际法对外交涉。其实施效果尽管不尽如人意,但却促使近代中国以愈益主动、开放的姿态向国际社会靠拢。

——摘编自付超《晚清对赴华内地游历外人的管理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外国人来华的原因,并概括唐代对外国人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加强对赴华内地游历外国人的管理的背景并进行评价。
2024-05-03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与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以陆路交通为主,但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也发展迅速。唐朝政府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海外商船到达广州后,就有管理港口的人来把船货搬进货栈,代为保管6个月直至本季风期最后一艘商船进港为止。他们从船货中抽取30%作为进口税,余下的交还物主。货物如为唐朝皇帝所购买,则按最高市价给价,且立刻开发现钱。对来华贸易的外商,如有犯法,在同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依本国法律论处;在异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新罗人或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之间)则依中国法律论处。在广州阿拉伯商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唐朝政府也准许他们自治、按伊斯兰教的法律行事。

——摘编自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

材料二   自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创设榷易署以来,政府第一年即收入三十万缗,不久更增加到五十万缗。绍兴末年,广州、泉州市舶司由“抽买”所得利益每年达二百万缗。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六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

——摘编自何崇恩《宋代外贸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阿拉伯商人实行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2024-05-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玄奘西行求法,与印度多地高僧辩论,回长安后又翻译大量经书;日本派出的遣唐使队伍中多有学问僧;中国高僧鉴真历经艰辛东渡日本。由此可知,当时的佛教(     
A.受印度教排挤而被迫对外传播B.在多次转译后实现了“中国化”
C.经过大化改新成为日本的国教D.是东亚与南亚文化交流的纽带
2024-05-0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论证说明。
2024-04-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历史上彼此之间既有友好往来,也存在冲突。下来关于古代中日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①秦汉时期冶铁技术传到日本②日本大化革新主要仿照唐朝制度
③清朝大将邓子龙援朝抗日牺牲④东晋法显东渡日本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2024-04-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端午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南朝人文献中关于端午节的记述摘编如下: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是日,竞渡。”“竞渡”之俗即“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竟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

材料二   东亚的日本端午民俗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611年编撰的《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九年(公元611年)五月五日在菟田野(现奈良县宇陀市榛原区足立)举行‘药猎’,拂晓参加者集合在藤原池附近,天亮出发。”

7世纪末,东亚的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东亚地区文化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东亚文化发展。

(1)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一中端午节习俗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隋唐时期“东亚文化发展”进行阐释。
2024-04-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