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2024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以下三图蕴含相似历史符号:三只循环追逐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跳跃、奔跑,直挺的耳朵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卓诡变幻如万花筒一般。这个视觉符号最早从敦煌出发,跨越万里,延续千年,出现在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中,寺院的石雕与金属圣器上,甚至还有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下能推动“三兔共耳”视觉符号传播的是(     

①隋唐陆上丝绸之路   ②印欧人的迁徙   ③蒙古西征   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17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原始社会-唐朝】-【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2 . 玄奘西行求法,与印度多地高僧辩论,回长安后又翻译大量经书;日本派出的遣唐使队伍中多有学问僧;中国高僧鉴真历经艰辛东渡日本。由此可知,当时的佛教(     
A.受印度教排挤而被迫对外传播B.在多次转译后实现了“中国化”
C.经过大化改新成为日本的国教D.是东亚与南亚文化交流的纽带
2024-05-0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3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
3 . 中国毛驴因体小却善负重成为国人的生产工具与审美对象,唐朝之前对其少有负面评价。波斯所产大驴在中亚及西方文化中常以“高声狂叫”而戏剧性地吓倒敌人,是倔强与愚蠢的象征。中唐以后,柳宗元塑造的“庞然大物”、使“虎大骇”的“黔之驴”逐渐成为国人眼中主要的驴形象。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A.丝路交流促进文化交融B.佛教传入改变物种形象
C.生产发展减少畜力依赖D.文学创作决定审美取向
2024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4 . 唐朝的______和空海两位大师往来中国和日本,把中国的佛法传到了日本。
2024-04-2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5--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唐朝的高僧______前往天竺取经,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研习多年,成为一代佛学大师。
2024-04-2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5--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玄奘流传后世的《大唐西域记》不仅为官方编撰《西域图经》提供参考,还作为礼物赠送西州刺史和供出使西域的官员使用。由此得知,《大唐西域记》(     
A.体现佛教的本土化B.获得文人士族的关注
C.具有政治实用功能D.扩大唐朝对外影响力
2024-04-16更新 | 30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1 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天宝年间,高仙芝远征中亚将柘枝舞带入中原,舞女服饰是“香衫窄袖裁”,入唐的胡旋舞女穿窄口裤,脚着“小头鞋履”,这更促使贵族和士民“好为胡服和胡帽”。随着“天宝末年时世妆”风行一时,时髦人士崇尚中亚的“小头鞋履窄衣裳”。这反映了(     
A.社会生活映射盛唐风貌B.汉民胡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C.中西文化交流互鉴频繁D.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长沙铜官窑是唐代享誉盛名的外销瓷窑,所产瓷器纹饰多样,植物纹尤以莲花纹和椰枣纹居多。下图所示的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即运用西亚贴膜印花的技法表现阿拉伯传统植物椰枣的形象。据此可知,唐代(       

A.注重制瓷技术创新B.陆上丝绸之路繁盛
C.融汇吸收异域文化D.社会审美意趣多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表记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记载出处
顷年,在广州番坊(外国客商居住地),献食,多用糖蜜、脑麝,有鱼俎,虽甘香而腥臭自若也。(唐)房千里《投荒杂录》
波斯枣,广州郭内见其树……(刘)恂曾于藩(通“番”)酋家,食本国将来者,色类沙塘,皮肉软烂。饵之,及火烁水蒸味也。(唐)刘恂《岭表录异》
A.外国的饮食文化影响深远B.广东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C.中外交流丰富了食品文化D.岭南对域外饮食利用性强
2024-04-04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新高考第2-3题 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4-03-3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5 影响、意义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