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春秋时代华夏意识的产生,汉民族开始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为诸子百家的诸文化被创造出来,又逐渐在秦汉时代被统合为华夏的文化。秦汉对前代的继承方式,带有将原本来源各异的民族与其诸种文化整合为汉民族、中国文化的特质,统一的文化意味着“中国”的形成。

——摘编自【日】石见清裕《秦汉VS隋唐,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

材料二   隋唐对前代的继承之处,是汉民族向南方扩张,同时从北方新来的诸民族不断涌入中原。北方民族带到中原来的还有接受波斯文化形成的希腊风伊朗文化和接受印度文化形成的中国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隋唐结束了魏晋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混乱,带来久违的和平与繁荣的唐代。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在素朴主义的民族和文明中的东洋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文化与隋唐文化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秦汉与隋唐文化差异的原因。
2 . 如图是洛阳博物馆特展“丝路印记”的代表藏品——唐代《三彩引胡俑》。这可论证唐代(     

A.陆上丝绸之路的运行B.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C.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来华经商的外国人众多
2024-05-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太宗开始,唐代就遵循着“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奉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唐代外国人的来华与留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来唐朝贺、奏事、进贡等使臣;入质或入充侍卫的外国蕃王子弟、酋长;慕中华之风而归附或流寓中土者;来唐传教的僧侣;来唐贸易的商胡。外国使臣由鸿胪寺接待,来唐传教士由礼部和鸿胪寺管理,市舶司和互市监负责管理来华外商。唐朝对寓居或定居中国的外国人不排斥,不歧视,他们几乎享有同唐人一样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外国人可以在唐朝参加科举、做官为将、殖产、娶妻妾,政府也保证外商的经济权益不受侵犯。

——摘编自田廷柱《唐代外国人来华与留居述略》

材料二   晚清时期,随着中外条约关系的发展及列强在华条约特权的不断扩大,愈来愈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开展游历、传教、经商等活动。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开及外国在华条约特权的扩大,各国商民旅居中国各口岸者其数日增。据统计,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各国商民共计9755人,及至1902年,各国旅华人数已达19119人。为了规避和减少因游历而产生的纠纷和交涉,清政府要求入境游历者“必须请领护照为之限制”“无照者不准前往也,发照之权,专属之领事官,签照之权,专属之地方官”。无护照之外国人不得到中国内地游历。1880年,在中德《续修条约》中,中国政府首次以条约的形式取得了对无照洋人的经济制裁权,这对那些无照擅闯中国内地的洋人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除此之外,清政府还依据相关约章和国际法对外交涉。其实施效果尽管不尽如人意,但却促使近代中国以愈益主动、开放的姿态向国际社会靠拢。

——摘编自付超《晚清对赴华内地游历外人的管理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外国人来华的原因,并概括唐代对外国人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加强对赴华内地游历外国人的管理的背景并进行评价。
2024-05-03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与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以陆路交通为主,但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也发展迅速。唐朝政府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海外商船到达广州后,就有管理港口的人来把船货搬进货栈,代为保管6个月直至本季风期最后一艘商船进港为止。他们从船货中抽取30%作为进口税,余下的交还物主。货物如为唐朝皇帝所购买,则按最高市价给价,且立刻开发现钱。对来华贸易的外商,如有犯法,在同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依本国法律论处;在异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新罗人或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之间)则依中国法律论处。在广州阿拉伯商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唐朝政府也准许他们自治、按伊斯兰教的法律行事。

——摘编自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

材料二   自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创设榷易署以来,政府第一年即收入三十万缗,不久更增加到五十万缗。绍兴末年,广州、泉州市舶司由“抽买”所得利益每年达二百万缗。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六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

——摘编自何崇恩《宋代外贸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阿拉伯商人实行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2024-05-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玄奘西行求法,与印度多地高僧辩论,回长安后又翻译大量经书;日本派出的遣唐使队伍中多有学问僧;中国高僧鉴真历经艰辛东渡日本。由此可知,当时的佛教(     
A.受印度教排挤而被迫对外传播B.在多次转译后实现了“中国化”
C.经过大化改新成为日本的国教D.是东亚与南亚文化交流的纽带
2024-05-0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历史上彼此之间既有友好往来,也存在冲突。下来关于古代中日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①秦汉时期冶铁技术传到日本②日本大化革新主要仿照唐朝制度
③清朝大将邓子龙援朝抗日牺牲④东晋法显东渡日本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2024-04-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1981年,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的国产动画片《九色鹿》正式上映,动画生动再现了恒河弄蛇人的传说以及波斯商人戈壁遇险获救等故事。图1、图2所示分别为壁画《鹿王本生》(局部)和《九色鹿》(剧照)。这部动画片的公映最能说明(     

                  图1                                               图2
A.敦煌壁画见证商路兴衰B.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C.现代科技助推文化传播D.文化产业提升商路价值
2024-04-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4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汉代画像石创作中,虽有骆驼形象,但刻画比较稚拙,往往都是单个出现,或混同在其他动物之中。唐代砖刻中骆驼形象是,两侧挂有袋囊、丝束、长颈瓶等,有的还挂有沿路猎取的野鸡、野兔。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B.异域文化受到青睐
C.绘画技术的重大进步D.丝绸之路更加繁荣
9 . 我国古代铜镜制作的历史十分悠久,瑞兽葡萄镜纹饰图案,盛行于唐代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纹饰分为内外二区,将瑞兽禽鸟和葡萄枝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该纹饰的流行反映了
A.葡萄开始传入中国B.铜镜技术的新突破
C.盛唐商品经济繁荣D.中西艺术交流融合
2024-04-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代,很多阿拉伯的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地定居。他们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这(     
A.凸现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有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C.彰显了域外文化对唐朝影响深远D.有利于佛教的广泛传播
2024-04-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