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文化中,“和”与“同”是严格区分的两个概念。《国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同”是指同类事物的简单重复或机械叠加,而“和”的前提恰恰是“异”。中国人认为,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让不同事物或不同要素按一定规则进行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形成一个有内在生命力的有机整体。任何一种文化要想永葆生机活力,都必须保持开放胸怀,不断吸收借鉴新的文化要素。

——摘编自郜建华《兼收并蓄 有容乃大——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侧重经济交流B.崇尚和平交往
C.凸显对外开放D.强调多元互鉴
2024-03-04更新 | 54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玄奘于627年(一说629年)自长安沿丝绸之路西行,经中亚进入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学习。645年,玄奘回到长安,从印度带回佛经657部,后将其中的75部共1335卷译为汉语,这些佛经中的许多内容在印度已经失传,仅凭汉译本流传于世。这说明(     
A.商路发展利于文化传承B.佛教的传播有利于维护统治
C.中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资,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广州贸易的主要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开办这些行的主人即所谓的“行商”,向朝廷捐呈大笔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垄断性特权。尽管这个公行只是一个民间机构,却得到官方的支持。由于有了公行,不懂夷语的官员和不懂中国章程的洋商便可避免直接见面,公行则被赋予为官府征集关税和替洋商交纳税款的双重职能。有的行商受到官场的无情压榨,从1786年起朝廷要求他们每年缴纳5.5万两的核定捐银。此外还要收集洋表、洋钟呈送给巡抚和户部,为诸如帝室寿辰和婚嫁等庆典贡献礼品。1842年,公行撤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到1858年才被撤销。严格来说,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东印度公司”并不特指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东印度公司”是西欧大多数国家为开拓殖民贸易而设立的一种公司模式,其贸易对象主要是印度、马来西亚等位于印度洋以及太平洋西面的亚洲国家。这个组织,起初是一个商业资本的垄断公司,后来变成了主宰印度的“商人政府”,最后又变成了没有商业性的、纯粹的军事行政机构。从其整个的发展过程来看,英国东印度公司既非单纯的商业组织,亦非正式的政权机构,而是既有商业性又有政权性的混合体,是英国侵略印度的开路先锋和主要工具,是“英属印度的真正开创者”。

——摘编自陈传金《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行撤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公行与东印度公司的异同。
2024-02-24更新 | 225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一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新罗使用唐代年号,采用唐朝历法,汉字是官方文字,男女服装、婚丧嫁娶同汉族习俗一样。朝鲜半岛的留学生可以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及第可以做官。这说明了当时(     
A.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唐朝的繁荣昌盛
C.唐文化兼具包容性和辐射力D.中朝关系较和睦
6 . 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2023-09-23更新 | 1297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 829年,南诏攻破成都外城:“蛮留成都西郭十日,其始慰抚蜀人……乃大掠百工数万人及珍货而去。”《元史》记载蒙古西征蒙古军中“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可用来说明(       
A.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B.战争的残酷性与进步性并存
C.地区战争以掠夺人才为目的D.技术是社会发展唯一推动力
9 . 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仅唐朝义净《大唐求法高僧传》所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其中就有33位往来取道南海。这一变化(     
A.归因于政局动荡B.促进了中印交往
C.反映出佛教衰落D.取决于疆域扩大
10 . 高丽学者把三纲五常视为天定的秩序、人的根本,尤倡孝道。《高丽史·成宗世家》载:“九年秋九月丙子,教曰:凡理国家,必先务本,务本莫过于孝。”这可用来说明(     
A.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B.朝鲜典章制度仿效中国
C.朝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