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面所示为北宋时期南北方士人任职宰相的时间分布变化情况。这种变化(       

A.揭示出古代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B.与北宋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C.反映出北宋君主专制较唐代有所强化D.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2 . 朱熹认为:“大抵今日之患,又却在于主兵(指禁军)之员多。朝廷虽知其无用,姑存其名。日费国家之财,不可胜计……若更不变而通之,则其害未艾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朱熹主张(     
A.扩大地方兵权B.增加军费开支C.存天理灭人欲D.健全中央机构
2023-11-15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猜题卷文综(一)试题
3 . 唐代科举考试盛行公荐制度,即科举不糊名,由主试者定取舍。试前,有预列知名之士,得中者往往出于其中,谓之通榜。宋太祖即位后下诏:“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法公荐,违者重置其罪。”这反映出北宋(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科举制改革涉及面广
C.官员晋升程序严格D.科考选官更具公平性
2023-11-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北宋时期,张载喜欢谈论兵事,范仲淹提醒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另据《涑水记闻》卷七载:“寇(准)为枢密使,曹利用为副使,寇(准)以其武人,轻之。”这反映了(     
A.科举制度得到不断完善B.国家政策影响士人观念
C.崇文抑武之风开始盛行D.士大夫共治意识的提高
5 . 《神宗皇帝实录叙》载:“熙宁之初,锐意求治,与王安石议政意合,即倚以为辅,一切屈己听之。更立法度,拔用人才,而着旧不用。于是人言沸腾,中外皆疑,虽安石不能自保,亦乞罢政事……安石性刚,论事上前,有所争辩时,辞色皆厉。上辄改容,为之欣纳。”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党争使宋朝治国渐趋理性务实B.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改变
C.士大夫政治对皇权有一定限制D.从君臣共治走向君主专制
6 . 宋真宗即位不久就沿袭传统,“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之后,他还扩大了赐宴官员的范围,由原来的内朝高官扩大到外朝一般官员。宋真宗的做法旨在(     
A.继承传统节日文化B.化解君相间的矛盾
C.强化官僚政治认同D.弘扬民为邦本理念
7 . 宋代建国初期因袭唐代宰相独立判事使用堂帖的旧制,后宋太祖因“赵韩王在中书,权任颇重,故当时以谓堂帖势力重于敕命,寻有诏禁止”。宋太祖这一措施(  )
A.缓和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B.降低了朝廷的权威
C.导致中枢权力争夺的激烈D.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2023-10-24更新 | 63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六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4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8 . 北宋时期,对历代兴亡的考察在数量上有了快速增长,出现了考察“小大之国所以治乱兴衰之迹”的兴亡论专书,还有数量浩繁的专门讨论历代兴亡之事的篇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对五代政权更迭的反思B.宋代史学的发展
C.读书人参政议政的热情D.内忧外患的形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宋代统治集团的特点是:一、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成为地主阶级的主体;二、官僚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呈现不稳定状态;三、官户享有的减免赋役的特权较唐代品官要少。这实质上说明,宋代官僚集团(     
A.地位剧烈变动不利于政权的稳定B.制度构建注重制衡与效率
C.逐步出现机会和身份平等的趋势D.政治事务处理高度程式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