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两宋时期,选拔县令有两种途径:一为科举,二为从基层选拔。一般进士高科可以直接授京官,担任知县;除此之外,其他人须从主簿、县尉等做起,积累够规定的资格,才能注授县令职务。这反映出,两宋(       
A.重视对县级政权的建设B.政治风气日趋因循保守
C.地方行政层级管理变化D.进士高科享有政治特权
2 . 仔细研读以下来自教材的图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此列出秦朝实施地方管理的层级,并从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视角概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唐朝三省位置图》中数字①②③中选出尚书省的相应数字,并说明三省的各自职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图中数字①②③所对应的机构名称,并说明北宋中央权力分配所体现的基本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3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自平湖南,诸州皆置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多与长吏忿争,常曰:‘我监州也,朝廷使我来监汝。’……须与长吏联署,文移方许行下。”这说明宋代(     
A.地方割据,相互争斗严重B.重文轻武,文官位高权重
C.强干弱枝,行政效率低下D.分权制衡,中央集权加强
2023-11-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真宗时期,朝廷在门下省基础之上改设谏院,规定台谏官员由皇帝任命,不由中书,这使台谏势力猛增。苏轼曾在奏章中评论说:“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由此可知,台谏制度(     
A.降低宰执的行政能力B.造成枝弱干强的局面
C.出现冗官冗员的弊病D.加剧积贫积弱的状况
5 . 仁宗朝宰相王曾笔录:“旧制,宰相早朝上殿,命坐,有军国大事则议之,常从容赐茶而退。……白是奏御浸多,或至旰昃,啜茶之礼寻废,固弗暇于坐论矣。于今遂为定式,自鲁公始也。”据材料推知,宋代(     
A.统治秩序稳定B.儒家伦理强化C.门第观念淡化D.皇权得到加强
2023-11-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这一现象(       
A.起源于晚唐的朋党之争B.加强了中原的军事实力
C.影响了宋初的政治格局D.推动了北宋政权的建立
2023-11-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了解宋代政治,下列哪一史料最合适(     
A.《梦溪笔谈》B.《宋史·职官志》C.《清明上河图》D.《马可·波罗行纪》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历史书中,宋朝可算是画上过浓重一笔的王朝。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对宋朝的评价大相径庭。朱熹认为“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今人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则认为“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更认可材料中的哪种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北宋时期,进奏院(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及其官员不再自行编发官方文书,而是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枢密院审定,再据此发抄。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A.进奏院与枢密院相互制约B.枢密院掌控文书编辑权
C.枢密院可以确保奏令准确D.专制集权统治得到强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的“吏治”

材料一   宋朝初年,太祖和太宗对于贪赃枉法官吏实行严厉打击的政策,《宋刑统》显示,相关吏治法律条文严密。然而“人治”却逐步僭越“法治”,宋代统治者常常运用赦免,两宋三百余年间,各种赦免活动近千次。宋初较为清明的吏治状况渐为破坏,开始呈现一片贪腐之象。官吏贪腐现象成为宋代思想家和朝廷大臣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宋朝部分杜绝官吏贪腐的主张

主张人物
“艰难选举,使入官不滥。”王禹傅
“精选廉干中正之人”为官包拯
“天下之治,由得贤也。天下不治,由失贤也。”
"官吏有犯入人罪者,则终身弃之。"
程颐
“酌量省免,免虚费于利禄,仍均济于职官。”
“惩吏奸以明赏罚。”
柳开
“任贤使能以清官曹。”陈亮

材料三   有学者问陆九渊:“荆门之政何先?”象山对曰:“必也正人心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聂亮《陆九渊对吏治腐败的批判与治理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官吏贪腐现象受到思想家和朝廷大臣普遍关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宋人杜绝官吏贪腐的主张,并提出你的见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