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宋朝历史极具特色,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承前启后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并非全盘新创,而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设施的产物。更革思路是在北宋初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明朗化的,它清楚地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同时使政权机构之职能分工更为明朗、责任更为集中。马端临《文献通考》曰:“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宋代文化得到相对普及,这种相对普及最重要也富有时代意义的表现是文化不再被极少数士家大族完全垄断,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如理学不再仅仅是“理”“气”等一些深奥的哲理,而是呈现了普及化、通俗化的趋势;文学重心的下移适应了社会娱乐的需要。另外,宋代“虽为市贾,亦重儒术”的事例不少,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清代沈垚就认为,从宋代开始““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说明当时士、商之间的界限确实已经不太分明。

——选编自张全明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宋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前期在中枢权力机构设置上这一“更革思路”的表现。指出实施这一“更革思路”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文化“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在思想、文学方面的体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宋朝,相对于晚唐五代伦常纲纪废弛的混乱局面,统治者和士大夫集团致力于传统伦理道德的重建和加强,“忠”的观念尤其被提升到人生第一伦理原则的高度,其地位超出前代,忠君成为臣民绝对、无条件必须履行的准则。但宋朝同时也是士大夫政治的黄金时期,发达的官僚制度尚能尽量约束皇权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至金朝(还有后来的元朝)以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家天下色彩明显,传统官僚制度对皇权的约束、限制机能大为削弱,这种家天下的政治模式,辅以宋朝以来逐渐深入人心的绝对、无条件忠君观念,导致了皇权的显著强化,影响后代历史至为深远。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金(元)两朝皇权与士大夫关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宋金(元)两朝皇权与士大夫关系不同之处的原因。
3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
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而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相互维系、相互牵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元朝地方管理)从渊源看,表面上像汉地官制,实际上是蒙、汉二元体制。…

起初是中书省临时派出,世祖末成宗初演变为地方最高官府。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分析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颇有成效,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相关措施。
4 . “祖宗之法”是中图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己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摩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①,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②,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③,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④,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你如何看待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