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朝以来不杀言事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许以风闻,而无官长,风采所系,不问尊卑”,由此朝堂经常形成谏官与宰执大臣“异论相搅”的局面。这种做法意在
A.防范大臣专权威胁皇权
B.贯彻文官政治的原则
C.践行理学家的民本理念
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建国后,宋太祖因“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故“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主要反映了宋初
A.重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B.政治腐败激化阶级矛盾
C.科举制利于选拔人才
D.积贫积弱局面已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唐朝时期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铁莫做针,做人莫做军”的俗语。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
A.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
B.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
C.源于唐朝开创的科举制选拔人才
D.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
4 . 唐代宗李豫开始以宦官充当“内枢密使”参与国家政事,到五代时一度形成枢密院总揽机要的局面;宋初形成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的二府制度。由此可知宋初:
A.分散了宰相的权力
B.削弱了枢密使权力
C.继承了三省六部制
D.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5 . “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C.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限
6 . 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
B.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
C.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
D.维护君主权威是一般的政治准则
8 . 关于赵匡义(宋太宗)在陈桥兵变时是否建议太祖“禁剽劫”,宋太宗时第一次修订《太祖实录》,“禁剽劫都城实为太祖自行约束”。宋真宗时重修《太祖实录》,“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史著编撰体例
B.史著编撰意图
C.史学家的学识
D.史料运用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赵匡胤曾问赵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何如?”在这里,宋太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政府军费开支太大
B.地方藩镇拥兵自重
C.辽和西夏屡屡进攻
D.农民起义连年不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