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朝以来不杀言事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许以风闻,而无官长,风采所系,不问尊卑”,由此朝堂经常形成谏官与宰执大臣“异论相搅”的局面。这种做法意在
A.防范大臣专权威胁皇权
B.贯彻文官政治的原则
C.践行理学家的民本理念
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 .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有
①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北宋枢密院的设置
③元朝设立行中书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2018-11-16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3 .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   ②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北宋时期,曾有人建议效法唐代,当宰相缺席时让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长官)“奉行制书”,但反对的人说,这种事情发生于“非承平之时,不足援据”,因此提议由“同平章事”赵光义来“副署”,以完成正常的工作程序。这说明
A.唐代的制度相对于宋更具灵活性
B.宋代的专制集权制度趋于理性化
C.宋代宰相权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D.宋代议事程序初具民主化特征
5 . 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
B.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
C.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
D.维护君主权威是一般的政治准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