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料记载,北宋建立后,地方政权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一路之中帅、漕、仓、宪四司并立,规定“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民通签书实行。”这些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官员的徇私舞弊
C.旨在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2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参知政事D.枢密副使
2020-04-27更新 | 1691次组卷 | 79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279年宋朝灭亡后,元明清人对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多有所批评,认为它导致了宋代的“积弱”。但近代史家从宋文明中发现了与欧洲相类似的近代文明征象,是经济文化繁荣的盛世。并将其归因于宋代的“崇文抑武”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宋朝“崇文抑武”政策的影响,选取任意一种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31更新 | 444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导致了文化重心南移
C.造成官僚机构急剧膨胀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2021-03-05更新 | 941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太祖定下了“誓不诛大臣”的誓约。南宋时士大夫们引用的“誓约”从“誓不诛大臣、言官”到“誓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再到“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誓约的变化(     
A.说明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B.证明宋代从不诛杀文人
C.反映谏官地位得到迅速提高D.带有士大夫政治的痕迹
6 . 与唐代官员受门第的控制不同,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宋代这种“士”从“民”来的人数激增。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衰落
C.商品经济的繁荣D.中央集权的加强
7 . 宋代的禁军数量多力量强,待遇也最好,而厢军(地方军)待遇差,从来不训练;乡军(民兵)、番军(边境民族军)不是正规军,更不如厢军,这种“重内轻外”的方针,本质上反映出(     
A.军事战斗力的弱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C.“三冗”局面形成D.边防压力的消减
2023-12-2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之初,宋太祖鉴于晚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认识到了藩镇割据的危害性,对节度使“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逐步收回了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直接统辖州、府、军、监。这样,宋初的政府层级体制实际上又变成了州县二级制。但由于州、府、军、监数量过多,中央政府管理幅度太大,需要对管理层次进行调整,于是又在州、府之上增设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安抚使和提举常平使,这些“使”的管辖区域也称为“路”。当然,宋朝设立的“路”并不是一级行政区,而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各路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彼此互不统属。各种“使”只是在财政、刑罚、监察、仓储等方面分别履行某种单一职能,他们所管辖的“路”在区域划分上也并非彼此一致。故宋代的路只是介乎行政区域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安排,而不能作为一级完整的实体政府切实地控制一个地方。从权力的分配来讲,可以把宋代的这种“条块结合”的政府层级体制称为二级半制或虚三级制。

——摘编自《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研究》

材料二   美国州宪法一般规定,州行政部门由州长、副州长、州务卿、州大法官和委员会主席及其他官员组成,长为州政府首脑。各州对州长参选和任职资格要求都大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要具备选民资格、为美国公民、30岁以上及在本州居住五年以上的时间等条件。州长任期一般为2至4年,大约一半的州对州长强加了两届任期的限制,弗吉尼亚、肯塔基、密西西比三州则规定州长只任一届。尽管存在对权力集中的忧虑,美国现代化的趋势还是增强了州长的权威。作为州执法部门的首席官员,州长为保证“法律的忠实执行”,一般拥有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制定财政预算、发布行政命令、提出立法建议和否决州议会通过的法案等权力。州长职位提供了天字第一号讲坛,从而允许了州长在政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甚至可作为通往总统宝座的铺路石。因此,州长选举往往更吸引全国人民的注意。

——摘编自《英美地方政府治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管理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北宋与近代美国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9 . 宋朝历史极具特色,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承前启后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并非全盘新创,而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设施的产物。更革思路是在北宋初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明朗化的,它清楚地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同时使政权机构之职能分工更为明朗、责任更为集中。马端临《文献通考》曰:“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宋代文化得到相对普及,这种相对普及最重要也富有时代意义的表现是文化不再被极少数士家大族完全垄断,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如理学不再仅仅是“理”“气”等一些深奥的哲理,而是呈现了普及化、通俗化的趋势;文学重心的下移适应了社会娱乐的需要。另外,宋代“虽为市贾,亦重儒术”的事例不少,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清代沈垚就认为,从宋代开始““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说明当时士、商之间的界限确实已经不太分明。

——选编自张全明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宋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前期在中枢权力机构设置上这一“更革思路”的表现。指出实施这一“更革思路”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文化“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在思想、文学方面的体现。
10 . 北宋设立的州一级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知州共签文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监督制约知州B.转运司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减轻地方军费D.宰相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