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两宋官僚系统官员职数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时间北宋初
(960年)
景德
(1004-1007年)
皇佑
(1049-1053年)
南宋庆元
(1195—1201年)
职数(人)五千一万多两万多四万余
A.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乡村基层治理增强
C.统治范围日益扩大D.世家大族荫袭严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18-05-25更新 | 96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后期藩镇林立,军人掌权,宋朝则“反其弊,使内外皆柔”,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以下不属于此方针的是(     
A.罢免宿将兵权B.用文官担任三司长官
C.大力提倡文治D.扩大科举规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落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落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5 . 964年,太祖乾德二年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开宝六年(973年)参知政事于政事堂议政,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参知政事的职权和礼遇达到巅峰。其设置分化了(     
A.枢密使军权B.知州决策权C.通判监察权D.宰相行政权
2023-01-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靖康之变以后,大臣宗泽任东京留守,招募遭到战乱冲击而破产的农民组成“义军”,破解了开封之围。此一年间,宗泽多次上书宋高宗,请其还都开封,并愿将“百万义军”交付高宗,但高宗屡次以无力供养“义军”为由拒绝宗泽。这反映出宋高宗主要在担忧(     
A.徽、钦二帝归来争夺皇位B.宗泽手握重兵威胁到皇权
C.宋朝兵制的弊病难以解决D.“义军”战斗力存在虚夸成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朝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一现象体现宋朝政治的特征是(       
A.削弱专制皇权B.强化中央集权C.防止武将专权D.推行守内虚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其设置目的是(       

A.分割丞相权力B.提高文官政治地位
C.加强中央集权D.完善中央决策机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旧历史学家已公认秦代是中国专制政体发轫的朝代,而由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清代,其经历了两千余年的长期岁月,除了极少数场合外,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了不起的变更,换言之,即一直受着专制政体—官僚政治的支配,所谓“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在苏联以“中国通”见称的社会经济学史学家 Wittfogel,谈到中国中古历史阶段时,特别强调“二千年官吏与农民的国家”这句话……中国文化中的每一个因素,好像是专门为专制官僚统治“特制”的一样,在几千年中,仿佛都与专制官僚政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调和程度。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的诸特殊现象》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