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军机处
D.枢密院
2018-11-12更新 | 245次组卷 | 57卷引用:甘肃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此规定
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
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
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
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
3 . 北宋在禁军的地区配置上,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名为中央驻一半,地方驻一半,实际上主要部分驻守在京师,只有少量驻扎在边境重镇。这有利于
A.提高军队战斗力
B.民族战争中处于优势
C.专制主义的强化
D.削弱地方的割据力量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汉代)皇帝只有一个笼统的尚书处,只有一个书房,最先的尚书也仅有四人,而宰相府下就有十三个机关。可见汉代一切实际事权,照法理,该在相府不在皇宫……(唐代与宋代)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机关所承认。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百官也可以经常通过谏诤、反复上“封事”、一层层政务程序等制度化的合理手段,抑制皇帝的独断专行……国家行政权力体系对于皇帝专权的这种抑制,当然必定要引起皇权的反抑制。但是从根本上说,皇权的反抑制不能靠皇帝个人的无法无天、滥施淫威等制度化手段来实现,因为这不仅效力有限,而且不具备制度上的合法性。

—王毅《中国主权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汉唐诸代不能说是一切由皇帝专制”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皇帝通过什么方式实行“反抑制”。

2018-09-06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选修1)
6 .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018-05-18更新 | 394次组卷 | 3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9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11-27更新 | 4618次组卷 | 113卷引用: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北宋诗人苏舜钦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之,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B.冗兵C.积贫D.积弱
2016-11-21更新 | 58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