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无事而宴,参加的人员主要是宗室成员、外国使臣以及近密臣僚。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朝
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2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军机处
D.枢密院
2018-11-12更新 | 245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时,在州郡之上设置路一级的派出机构。各路设转运使,掌财赋;设提点刑狱,掌刑政;设提举常平,掌常平、水利等;设安抚使,掌军政。这四个机构相互平行、互相监督,又共同负责对地方州郡的监督。这一举措
A.削弱了三省六部的权限
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2018-09-01更新 | 271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
A.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
B.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
C.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18-11-28更新 | 28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湖北省仙桃中学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设置通判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清朝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这反映出
A.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削弱B.地方政务处理更加灵活
C.地方监察体制有所调整D.地方政府职能日益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材料旨在说明
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2018-11-12更新 | 24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麻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事务B.设“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8 . 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待遇,源于唐三省六部制的职事官系统,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为文官荣誉头衔。所谓差遣也称执事官,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一般是临时性的。宋朝此举意在
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B.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C.提高官僚政治地位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A.监察体制的趋于成熟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10 . 中国古代,“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这一观点
A.认为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B.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历史教训相符合
C.主张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适度分权
D.强调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