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初,“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出将入相,为国效命”,“其从政的主体精神是‘进也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风有异于前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科举制的不断完善B.宋代中央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强化
C.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D.理学被统治者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各级官僚有不同称谓:“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只有‘差遣’才有治事的职能。材料反映出宋代
A.皇帝对百官的管理和控制的加强
B.官僚机构重叠,人浮于事,耗费国帑(钱财)
C.官员职能明确,提高工作效率
D.重视文学艺术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019-06-08更新 | 10910次组卷 | 113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由此可见宋朝初年
A.治军突出理学思想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制衡兵权管控过度
D.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
A.削弱王国势力
B.强化节度使权力
C.加强君主专制
D.废除丞相制度
2019-04-04更新 | 606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北宋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读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A.管仲在①处推行了“相地而衰征”
B.北魏孝文帝从③处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均田制”
C.唐朝在④处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D.宋朝在②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路级(地方行政级别)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一路之内分设四司,分别收州县兵、刑、政、财权力。正如时人所言“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由此可知,宋代对地方的管理体制
A.增强了地方应对危机的能力
B.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C.大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有效遏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D.实施行省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019-01-30更新 | 2084次组卷 | 130卷引用: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7年秋季高二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