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称:“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教训相符合
B.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应适度分权
C.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2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军机处
D.枢密院
2018-11-12更新 | 245次组卷 | 57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颁布诏书,特奏贡士的科考落第者马浦等106人,各赐本科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名”制成为了宋朝的国策,科举殿试录取人数不断增加。宋朝的“特奏名”制度
A.限制了贵族特权B.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C.提高了官员素质D.造成了国家冗官现象
4 . 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原王朝丧失了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崇文抑武C.和亲会盟D.闭关自守
2023-12-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新津成外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宋史文苑传》

(1)据材料一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影响。
2023-12-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宋朝,诏书的起草,原则上都需经宰相所辖的中书舍人之手,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得以成为朝廷的正式政令。诏书若无宰相之副署,则不具备法律效力。材料表明
A.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宋初皇权基本被相权架空
C.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
D.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材料旨在说明
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2018-11-12更新 | 243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此举意在
A.增强军事实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减少军队开支
10 . 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
序号描述出处
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劾:揭发)按章。《汉书·百官公卿表》
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宋史·职官七》
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明神宗实录·卷五》

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
A.①御史大夫②转运使③内阁大学士
B.①丞相②转运使③枢密使
C.①丞相②三司使③军机大臣
D.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内阁大学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