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18-05-25更新 | 96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2019-08-26更新 | 619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常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这一状况缘于( )
A.选官制度僵化B.财政体系滞后C.边防危机严重D.专制集权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在地方各路设有转运使司、提点刑狱使司、提举常平使司和安抚使司,上述四个机构既互相平行,又互相监督,并共同负责对地方州郡的监督,故又有“外台”之称。北宋此举意在(     
A.防止地方割据势力B.实行重文抑武方针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摆脱朝廷财政负担
5 . 钱穆认为,宋代以前“皇帝用宰相,宰相用谏官,他只纠绳皇帝”。到宋代则实行“台谏合一”制度,“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     
A.加强了皇帝权力B.加强了宰相权力C.削弱了监察制度D.造成了冗官现象
6 . 北宋初期,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的官职是(     
A.节度使B.通判C.枢密使D.刺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时期名臣、史学家范祖禹指出:“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 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这说明宋初的政治制度(     
A.地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B.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C.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D.一定程度上影响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太宗常谓侍臣曰:“国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防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与此”。其意为(       
A.民用足而国富饶B.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C.吏治清而政策明D.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下面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2019-01-30更新 | 1048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乐山沫若中学高一12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