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枢密之任既重,而宰相自此失其职也”。宋太宗将中书、枢密院共掌文武大权的官僚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战争状态下则以中书宰相兼任枢密使统筹全国军务。北宋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
B.防止权臣乱政
C.实行三权分治
D.提高行政效率
2023-06-11更新 | 333次组卷 | 9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州、县官僚的管理,在中央与州之间设置了“路”。路级官僚机构的办公署地或同置一处,或分殊它处,对州级长官也无直接的统领之权,州府上表奏事可越过路级直通朝廷。据此可知,宋代的“路”(     
A.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不掌实权影响效率D.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
2023-05-22更新 | 1435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而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B.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C.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D.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这(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杜绝了地方叛乱D.导致了财政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中期,“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北宋的治国特点是(     
A.无为而治B.守内虚外C.藩镇割据D.崇文抑武
2023-01-04更新 | 129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B.增置新县因本地新生人口增加
C.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D.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
7 .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B.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C.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8 . 北宋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待遇;所谓职,为文官荣誉头衔;所谓差遣也称执事官,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一般是临时性的。宋朝此举意在(     
A.扩大统治基础B.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七载: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正月戊子,宋太宗诏日:“自今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宰相、副宰相、亲王商议军国大政必须在政事堂进行。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代(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决策效率的提高
C.中央机构的膨胀D.宰相权力的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