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0 道试题
1 . 北宋翰林学士的本职是起草诏命和参与谋议,但皇帝还常令其兼领他司,如知审官院(掌中下级文官考核选拔),判尚书省、太常寺(掌宗庙礼仪),领开封府,任三司使等。另外,还有一些临时差遣,如典掌选举、编修书籍、出使外方和审理大狱。由此可见,北宋时期(       
A.君主专制继续强化B.中枢权力发生转移
C.官员执政能力提升D.官僚监察制度严密
2023-12-28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史学家指出,宋代前期制度设计的核心,简单地说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应当说是以消极的方式,防止统治出现弊病。下列可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加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B.削弱地方权力强干弱枝
C.改革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D.发展工商业以富国强兵
2023-12-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制度指政治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说是政治。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术则出之于私,因此没有一定恰好的节限……论汉代,西汉可说是制度,东汉则多半出于光武的私心。论唐代,确实可说在建立制度,而宋代则有许多只算是一种法术。清代政治在私心的作用下,制度的意义少,而法术的意义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所学知识选出材料一图中数字①②③中尚书省的相应数字,并说明三省的各自职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图中数字①②③所对应的机构名称,并说明北宋中央权力分配所体现的基本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政治“法术的意义多”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3-12-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与枢密对掌大政。史料反映了宋朝中央官职设置的特点是(     
A.地方上文官制约武将B.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C.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D.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2023-12-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史》云:“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       
A.无为而治B.设置南、北面官C.崇文抑武D.保持猛安谋克
2023-12-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常说,宋朝“积贫积弱”。其实,北宋的人力超过唐朝,物力和财力、政府财政收入更大大多于唐朝。但丰厚的财政收入难以负荷冗兵、冗官等支出,而横征暴敛又加重了民贫,这就是积贫。军事无非是客观的实力加之以主观的实力运用。宋朝的综合国力无疑强于辽朝、西夏、金朝等,但因各种因素,实力的运用水平却是劣等的,这就是积弱。宋朝消极接受中唐、五代的教训,着重于推行保守的文官政治,实行崇文抑武,其军制是以牺牲军事效能,以束缚武将才能,降低武将地位和素质为代价。宋朝继承自中唐以降丧失养马区的现实,缺乏马源,不重视骑兵的建设,而古代的骑兵犹如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坦克部队,主要以步兵对抗辽朝、西夏、金朝和蒙古的骑兵,就处于弱势。加之自北宋建立不久,就逐渐形成“守内虚外”、消极防御等军事传统,故其武力一直不振,整个时代的尚武精神沦落。逐步实行文臣统兵和宦官统兵,降至北宋末,举朝竟无折冲御侮之将。宋朝的治理有得分的方面,也有失分的方面。

——摘编自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治理“得”与“失”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元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   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说出两个)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同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在地方实行怎样的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影响。
8 . 宋朝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并增设参知政事在政事堂同议政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国家统一B.削弱宰相权力C.解决财政危机D.缓解边防压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持不受。这说明宋代(     
A.崇文抑武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强干弱枝干扰边防理念
C.分化事权削弱中央集权制度D.格物致知推崇社会实践
10 . 宋代州设置通判的员数,分情况制定:文臣为知州的州,一般设通判一员,不及万户的州不设通判;武臣知州的州,无论大小一律设置通判一员或者二员。宋代通判的设置(     
A.提高了各州行政效率B.意在提升地方上的军事实力
C.保障了国家决策正确D.凸显出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