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2023-11-16更新 | 64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太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     )
A.设参知政事
B.设枢密院
C.设三司使
D.由文臣出任知州
2019-11-08更新 | 458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964年,太祖乾德二年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开宝六年(973年)参知政事于政事堂议政,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参知政事的职权和礼遇达到巅峰。其设置分化了(     
A.枢密使军权B.知州决策权C.通判监察权D.宰相行政权
2023-01-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

内阁由此出现

B

宋代“强干弱枝”,收地方各类权力于中央

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C

明朝嘉靖年间,以往仅是中央临时委派至地方巡查安抚的总督和巡抚,已发展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地方常设机构

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加,行政效率下降

D

雍正帝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内阁制宣告废除

A.AB.BC.CD.D
2022-08-19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方面,两宋至明代都延续了唐设立的武举,且两宋……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武举只是补充形式。由此可知,宋明两代的治国方略为(       
A.文武兼备以武为主B.崇文抑武C.重视骑射文化传统D.武学融入官学
6 .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2016-11-18更新 | 1050次组卷 | 66卷引用:2011-2012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四县中高一上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7 . 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考。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议决政事。宋朝宰相以外还有执政,就是副宰相,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宋朝是由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这表明唐宋时期
A.中央官员职责分工更加明确
B.宰相权势和地位持续下降
C.决策群体扩大和决策制度化
D.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一现象体现宋朝政治的特征是(       
A.削弱专制皇权B.强化中央集权C.防止武将专权D.推行守内虚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看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制度上。”宋代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实行节度使制度
B.创立三省六部制
C.任命文官做知州
D.实行二府三司制
10 .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千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该举措(     
A.造成严重的政治腐败B.促成重文轻武的政局
C.形成外重内轻的国势D.提高了政权的开放性
2022-07-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