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下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道一府州军监一郡守一转运司B.路一参知政事一郡守一节度使
C.路一府州军监一转运司一通判D.省一参知政事一节度使一巡抚
2022-10-26更新 | 405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真题 名校
2 . 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
2022-09-11更新 | 4154次组卷 | 49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六模历史试题
3 . 公元1051年,宋仁宗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如当京东路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治所都在青州时,提点刑狱司的治所则需迁往密州。据此推断,这一诏令旨在(     
A.践行宋代重文轻武基本国策B.预防地方官员的贪污行为
C.节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       
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
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
2022-05-27更新 | 950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为唐宋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不同。

唐朝宋朝
考试频率及录取人数每年一举,每举一二十人为常每四年一举,太宗时每举常一二百人,后来增至四五百人
考试及录取方式进士考试不弥封,不糊名,考官可凭试卷并参考举子平日的声誉录取自真宗(一说太宗)时定糊名制后,考官只能凭举子试卷录取
进士及第方式经礼部录取后即为及第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及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出仕方式及第后,出仕要经吏部再定期考选,“吏部之选,十不及一”一经及第,即行授职,名次高的可以得到通判、知县或其他同等级官职

材料二   宋朝官吏“任子”(子孙不经“选举”,特准宦仕)的权利特别大。台省官六品以上,他官五品以上,每三年南郊大礼时,都有一次“任子”机会,每次品级最低的荫子或孙一人,品级最高的可荫六人,不拘宗人、外戚、门客以至“医人”(家庭医生)。此外大臣致仕时有“致仕恩泽”,可荫若干人;死后有“遗表恩泽”,可荫若干人。

——以上材料均据张荫麟《两宋史纲》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所反映的宋代立国特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2-05-27更新 | 660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宋九朝共有97任宰相,任期在1~2年的有45任,1~3年的63任。地方官员实行3年1任,任满调离。这一现象导致
A.官员墨守成规B.财政不堪重负C.边患愈演愈烈D.党争问题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
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
太祖朝62.8
太宗朝92.3
真宗朝122.1
仁宗朝231.95
A.相权逐渐削弱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C.丞相干预朝政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2022-05-21更新 | 109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评价者所处的时代、标准等因素影响着其对历史事件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说明,封建社会在当时还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还处于向前缓慢发展的阶段,而不是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也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邓广铭漆侠《北大大课堂宋史专题课》

材料二   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这是宋代统一特殊的新姿态。宋室之患贫,则因有几个特殊的原因……冗官耗于上,冗兵耗于下,财政竭蹶,理无幸免。虽国家竭力设法增进岁入,到底追不上岁出的飞快激增。加上北方的辽,西方的夏,两相逼桚(za逼迫),内外交攻,一个太太平平的统一政府,正如犯上了肺痨,虽无大病,却日就死路,这是宋朝的一个绝症。

——钱穆《国史大纲》(下)

(《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撰写的通史性论著,19396月完成)

材料三   自从钱穆提出宋代“积贫积弱”说以来,人们几乎都将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点,但这并不符合事实。宋代地盘比唐代小,而经济却比唐代发达,财政收入也比唐代高。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主要在宋代,和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不贫,甚至还富一些。如从军事实力论强弱,宋比辽、金稍弱,进攻之力不足,防守则有余。和西夏比,实力还略强一些。蒙古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惟有宋能抵抗数十年,从世界角度说,也可算是数得上的强国了。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和东晋相比地盘差不多大,经济则要发达得多,东晋并没有称“积贫积弱”,为什么单单给南宋扣上这顶帽子呢,显然这是不公正的。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1)指出材料一、二对宋代评价的分歧;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国史大纲》撰写的时代背景,说明钱穆对宋朝评价的出发点。
(2)依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宋代的评价是从哪一角度出发的?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同上述哪一材料对宋朝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2022-05-19更新 | 614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中外朝之分,汉初盖未之有,(汉)武帝始以严助、主父偃入直承明,与参谋议,而其秩尚卑。卫青、霍去病虽贵幸,亦未干丞相、御史职事。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中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

——钱大昕《三史拾遗》

材料二   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中枢体制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到中书门下体制的阶段。……尽管中书门下体制下还是集体宰相制度,但宰相裁决政务,实行宰相轮流秉笔决事的制度,并逐渐向首相制度过渡。……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权的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刘后滨《政治制度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时期相关中央官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唐代政事堂的演变,并结合宋代的史实说明唐代中枢体制的演变为宋代提供了“前提”这一观点。
2022-05-19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宋太祖时宫廷举办曲宴,文官士大夫仅为陪位角色,但在宋太宗即位后,文官士大夫开始位居曲宴主宾之位,并成为宋代定制。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宫廷娱乐生活日益丰富B.加强了对文官士大夫控制
C.倡导崇文抑武治国理念D.藩镇割据隐患得到了根治
2022-05-15更新 | 59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湖南专版)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