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宋太祖赵匡胤下令,无论贫富贵贱、年龄大小都可应考,对偏远的考生提供路费报销,这样应考的考生数量大增,每科进士多达几百人。据此可知,宋朝的科举制(     
A.助推了革新的政治风气B.实现了四民平等的思想
C.导致官僚臃肿局面出现D.促进了社会政治的变革
2024-01-01更新 | 42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初官方强调文武二途并无偏倚。如朝廷置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持文武二柄”,又设置文、武两种仪式彰显“威加海内”之功德。这说明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     
A.并未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治国方略经历一定调整
C.统治政策发生剧烈变动D.受到藩镇势力严重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辞不受。这说明宋代(     
A.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西夏战事削弱了文官权力
C.强干弱枝政策影响边防理念D.君主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官职名称),军谓兵,州谓民政焉”“太祖始削外权……令文官权知”。材料表明宋初(     

A.放松社会管控B.机构权力分散
C.加强地方控制D.边防压力减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太祖赵匡胤道“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     
A.文臣出任知州B.实行更戍法
C.设立参知政事D.设立转运使
2022-07-13更新 | 801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A.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B.分散机构权力,维护君主权威
C.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D.派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鉴于唐末五代“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充足),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鲜(少)”,北宋统治者为保证各地赋税上交朝廷,采取的措施是(     
A.用文官担任枢密使B.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C.设参知政事为副相D.设置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2023-02-18更新 | 371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东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对于宋朝的行政体制改革,宋仁宗时期的文臣司马光曾说:“节度使之权归于州,镇将之权归于县。又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以察州县百吏之臧否,复汉部刺史之职,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节度使成为地方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B.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
C.转运使主要负责对地方精锐部队的管理D.路州县体制设立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9 . 中国古代的三个依次延续时期分别是:“骄兵悍将的世界”“文治的时代”“与中国传统政治绝异,政治上依种类分四等”,这三个时期是(     
A.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B.唐、五代十国、北宋
C.五代十国、两宋、元D.元、明、清
10 .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2020-12-08更新 | 1787次组卷 | 5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