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为唐宋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不同。

唐朝宋朝
考试频率及录取人数每年一举,每举一二十人为常每四年一举,太宗时每举常一二百人,后来增至四五百人
考试及录取方式进士考试不弥封,不糊名,考官可凭试卷并参考举子平日的声誉录取自真宗(一说太宗)时定糊名制后,考官只能凭举子试卷录取
进士及第方式经礼部录取后即为及第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及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出仕方式及第后,出仕要经吏部再定期考选,“吏部之选,十不及一”一经及第,即行授职,名次高的可以得到通判、知县或其他同等级官职

材料二   宋朝官吏“任子”(子孙不经“选举”,特准宦仕)的权利特别大。台省官六品以上,他官五品以上,每三年南郊大礼时,都有一次“任子”机会,每次品级最低的荫子或孙一人,品级最高的可荫六人,不拘宗人、外戚、门客以至“医人”(家庭医生)。此外大臣致仕时有“致仕恩泽”,可荫若干人;死后有“遗表恩泽”,可荫若干人。

——以上材料均据张荫麟《两宋史纲》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所反映的宋代立国特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2-05-27更新 | 660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宋九朝共有97任宰相,任期在1~2年的有45任,1~3年的63任。地方官员实行3年1任,任满调离。这一现象导致
A.官员墨守成规B.财政不堪重负C.边患愈演愈烈D.党争问题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
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
太祖朝62.8
太宗朝92.3
真宗朝122.1
仁宗朝231.95
A.相权逐渐削弱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C.丞相干预朝政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2022-05-21更新 | 109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评价者所处的时代、标准等因素影响着其对历史事件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说明,封建社会在当时还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还处于向前缓慢发展的阶段,而不是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也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邓广铭漆侠《北大大课堂宋史专题课》

材料二   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这是宋代统一特殊的新姿态。宋室之患贫,则因有几个特殊的原因……冗官耗于上,冗兵耗于下,财政竭蹶,理无幸免。虽国家竭力设法增进岁入,到底追不上岁出的飞快激增。加上北方的辽,西方的夏,两相逼桚(za逼迫),内外交攻,一个太太平平的统一政府,正如犯上了肺痨,虽无大病,却日就死路,这是宋朝的一个绝症。

——钱穆《国史大纲》(下)

(《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撰写的通史性论著,19396月完成)

材料三   自从钱穆提出宋代“积贫积弱”说以来,人们几乎都将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点,但这并不符合事实。宋代地盘比唐代小,而经济却比唐代发达,财政收入也比唐代高。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主要在宋代,和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不贫,甚至还富一些。如从军事实力论强弱,宋比辽、金稍弱,进攻之力不足,防守则有余。和西夏比,实力还略强一些。蒙古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惟有宋能抵抗数十年,从世界角度说,也可算是数得上的强国了。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和东晋相比地盘差不多大,经济则要发达得多,东晋并没有称“积贫积弱”,为什么单单给南宋扣上这顶帽子呢,显然这是不公正的。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1)指出材料一、二对宋代评价的分歧;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国史大纲》撰写的时代背景,说明钱穆对宋朝评价的出发点。
(2)依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宋代的评价是从哪一角度出发的?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同上述哪一材料对宋朝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2022-05-19更新 | 614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宋太祖时宫廷举办曲宴,文官士大夫仅为陪位角色,但在宋太宗即位后,文官士大夫开始位居曲宴主宾之位,并成为宋代定制。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宫廷娱乐生活日益丰富B.加强了对文官士大夫控制
C.倡导崇文抑武治国理念D.藩镇割据隐患得到了根治
2022-05-15更新 | 59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湖南专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       
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B.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
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D.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手段
7 . 枢密院是宋朝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共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枢密院只负责发兵,领兵的则是三衙。这一局面旨在
A.解决积贫积弱现状B.加强君主专制
C.推行重文抑武政策D.缓和阶级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及边境上的藩兵,其中禁军担任“守京师、备征戍”的任务。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二十万不到,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0多万,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这一现象
A.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国策B.导致了官僚队伍的膨胀
C.埋下了边疆危机的隐患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2022-04-16更新 | 876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江苏专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从太宗至宁宗十一位皇帝都曾将自己的著述纂成《御制集》刻板刊印,内容涉及文辞、政事、边防等,除机密内容“送枢密院要库掌之”外,其他卷册“遍赐贵近,乞付三省,依故事”。宋朝这一举措
A.有利于维护皇权专制统治B.延续了重文轻武的传统
C.推动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D.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