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他整理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宋朝的二府三司制D.明朝的内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2019-01-30更新 | 315次组卷 | 4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北大附中成都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宋史》记载,北宋有7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
A.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
B.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C.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
D.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D.实施行省制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旧历史学家已公认秦代是中国专制政体发轫的朝代,而由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清代,其经历了两千余年的长期岁月,除了极少数场合外,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了不起的变更,换言之,即一直受着专制政体—官僚政治的支配,所谓“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在苏联以“中国通”见称的社会经济学史学家 Wittfogel,谈到中国中古历史阶段时,特别强调“二千年官吏与农民的国家”这句话……中国文化中的每一个因素,好像是专门为专制官僚统治“特制”的一样,在几千年中,仿佛都与专制官僚政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调和程度。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的诸特殊现象》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 .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C.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2018-12-12更新 | 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7 .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其中没有成功的是
A.收复燕云十六州B.平定南方割据叛乱
C.解除节度使兵权D.消灭北汉割据政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中唐开始,藩镇和一些势力较大的州郡常常以种种借口和手段,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久而久之,形成了财政上的“留使"”“留州”制度。到了五代时,藩镇节度使甚至直接派自己的亲信武将管理场(征收赋税的场所)务,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

赵匡胤发布诏令求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同时,赵匡胤还以中央支付给大藩“公使钱”为条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洛税史寻幽:北宋立国行新制中央“集财”国库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财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财制度改革的影响。
9 . 宋朝对官员的优待达到了历史的高峰。除享有稳定的俸禄职田收入外,还可以封妻荫子,免夫役和二税。即使犯法,也可用“官当”代替刑罚。宋朝的优待
A.激发了文人的创新精神B.导致官员人数不断膨胀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D.是科举制度发展的必然
10 . 北宋在禁军的地区配置上,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名为中央驻一半,地方驻一半,实际上主要部分驻守在京师,只有少量驻扎在边境重镇。这有利于
A.提高军队战斗力
B.民族战争中处于优势
C.专制主义的强化
D.削弱地方的割据力量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