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如图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A.民族交融呈现举步维艰态势B.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形成
C.少数民族制度建设超越汉族D.战争成为民族关系的主题
2 . 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官吏“十倍于国初”。宰相、枢密使的正体,为每年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冬棉百两”,每年禄米一千二百石。上述现象(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加剧了财政危机C.导致了地方割据D.提升了行政效率
2023-11-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D.拓展了对外贸易的范围
23-24高一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都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这一观点(     
A.揭示了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B.否定了宋王朝的正统地位
C.反映了历史评价的主观色彩D.体现了对宋朝的同情怜悯
2023-11-22更新 | 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辽“澶渊之盟”后,位于边境地区的河北四大榷场得以建立。大宗交易货物除了辽国的湖盐、优质羊马和皮货等,还有北宋的茶叶、日常使用的瓷器等。这说明当时(     
A.宋辽民族矛盾得以消除B.边疆地区文化交往频繁
C.榷场受到政府严格管理D.地区经济存在一定差异
2023-11-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历史书中,宋朝可算是画上过浓重一笔的王朝。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对宋朝的评价大相径庭。朱熹认为“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今人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则认为“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更认可材料中的哪种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宋仁宗时,三司使蔡襄奏言:“禁军约七十万,厢军约五十万,积兵之多,仰天子之食,五代而上,上至秦汉无有也,祖宗以来无有也。”由此可知,北宋前期(     
A.长期保持着较强的军事实力B.军事组织形式已经较为完备
C.解决边防危机的时机已经成熟D.军队规模庞大,军费开支巨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离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将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材料三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调整统治措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9 . 北宋一名低品级官员撰文追记先祖以“义”感动来犯者、以钱财却敌,“一言拒寇”来保全家乡之举,元祐(北宋后期哲宗年号)年间,官居宰相、副宰相的十余位显贵为该文作题跋,这最有可能是因为该文
A.宣扬了程朱理学B.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表达了市民诉求D.迎合了朝廷边防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