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汉平原
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
2 . 在宋代,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规定中原地区“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吏民敢阑出铜钱百以上,论罪有差”。庆历年间,宋廷再次申令禁止铜钱外流,为首者以死论之。宋廷的禁令旨在(     
A.控制冶炼技术B.加强铜铁官营
C.维护边防安全D.推行重农抑商
3 . 北宋末年,“议者谓祖宗虽徇(依从)契丹,岁输五十万之数,然复置榷场与之为市,以我不急,易彼所珍,岁相乘除,所失无几。”材料反映了(     
①北宋受辽国胁迫,被迫进行边境贸易②边境贸易缓解了政府财政的负担
③外贸税收是宋代国库的主要来源 ④北宋在与辽的交往中处于劣势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至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这种状况(     
A.扭转了北宋在边境的军事弱势B.加重了财政负担并造成积贫局面
C.平息了王安石变法引起的争议D.加剧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2023-11-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元)脱脱等《宋史》

史料二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史料三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史料一中“三冗”指哪“三冗”?分别指出“三冗”给宋王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2)史料二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犯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涉及哪些领域?(至少写出4点)据史料三分析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6 . 下图①③③④代表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并存的政权,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A.北宋、金、吐蕃、西夏B.北宋、辽、西夏、吐蕃
C.南宋、金、西夏、吐蕃D.南宋、辽、吐蕃、西夏
7 . 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建设性探险,延续了集权式变法思路,是体制改革的终结之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夹击)中国之势。

——摘自《宋史·列传四十四》

材料二   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政府给农民贷款,半年后还款,以货币或粮食还贷,半年的利率是20%,年利率为40%;同时,拨出100万贯钱,作为京师市易务的本钱,将“开阖敛散之权”从富商大贾手中归于官府。因而变法具有明显的国家投资经营法的性质。王安石变法的思想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无法实现用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经济法,来实现富国强兵,因为经济法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社会基础,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宋代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等

材料三   这些看上去都挺好的法令,经过长时间的执行之后,完全背离了当时王安石制度设计的初衷。大量见风使舵,以权谋私的官员借着改革的机会,政治投机扶摇直上,直接造成了王安石之后整个北宋官僚队伍的堕落与失效。

——摘编自晓书童《王安石变法,全面经济变革的最后绝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指出王安石为此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并分析其体现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
(3)据材料二、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3-07-15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五,五分养兵”。这反映了(     
A.北宋时期经济极度匮乏B.北宋时期军队强大
C.北宋时期兵内腐败D.北宋时期募兵政策是朝廷负担的主要来源

9 . 北宋欧阳修评论当时的社会状况说:“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造成这种社会状况的根源是北宋(       

A.积贫积弱的局面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王安石改革的弊端D.少数民族政权对北宋的威胁
10 . 1004年,辽军进至黄河北岸的遵州后,初战不利,辽国君臣萌生了后顾之忧。于是宋辽议不年底达成协议并交换誓书,约定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这一事件被称为<澶渊之盟>。这一事件(     
A.使宋朝西部边境得以安定B.为南宋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C.改变了宋朝积贫积弱局面D.有利于不同民族的友好往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