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由于北宋境内养殖马匹效果不佳,故北宋政府与西蕃、回纥等少数民族政权进行频繁的茶马贸易,即北宋用茶叶和丝绸等换取少数民族的马匹。这在一定程度上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促使北宋完成统一大业
C.阻碍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D.有利于北宋政权的巩固
2 . 宋朝时期,官方对外话语经历了从“华夷一统”为主导向“汉唐旧疆”为主导的转变。澶渊之盟确立了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节点。这一转变意在
A.重塑本朝正统地位B.承认对外战争受挫
C.强化中央政府权威D.推动国内政策转向
3 . 北宋时期,西北和京师是消费性商业市场,而东南则是生产发达的地区,京师与西北货币供应量大,东南货币供应量小,而东南的铜钱不断地通过上供形式流向北方,这一矛盾是宋代商品货币流通的一大特色。该特色反映了这一时期(     
A.东南地区商品经济滞后B.政治、军事因素影响货币流通
C.铜钱地区间分布不平衡D.西北与东南地区无法直接贸易
2020-07-01更新 | 1208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0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陈尧咨“伴射”

据释文莹《湘山野录》所记,真宗时,一契丹使团来朝,使者中善射者,想在进贡仪式上表演射箭,要求宋廷派人伴射。据说当时只有状元陈尧咨符合条件,真宗欲令他改充武职伴使臣射箭,并允以重赏和高官。但陈尧咨回家请示母亲,老太盛怒,杖责于他,认为这是“辱没家门”。


(1)宋与契丹并存的局面开始何年?
(2)该故事可信吗?请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记载,宋太祖诏令,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宋太祖这一诏令(  )
A.是分割宰相行政权的体现
B.是商业税收迅速增加的反映
C.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D.促使财政收入保持长期稳定
6 . 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中,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这带来的影响有
①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②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③增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造成官僚队伍的膨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19-11-06更新 | 480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六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人评论道:“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以搢(缙)绅虑患者谓之迂阔背时。大率忌人谈兵,幸时无事,谓敌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谓兵永息,恬然自处,都不为忧。”该评论旨在
A.赞扬宋辽和议英明
B.担忧朝廷武备松弛
C.批判缙绅迂阔背时
D.指责边臣引惹生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入较之太宗时己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半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央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B.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
C.经济格局变动影响财政收支D.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
2017-03-20更新 | 88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四)(b卷)文综历史试卷
9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唐代民谚赞誉浙江嘉兴的农业,“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南方正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宋英宗时,“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军费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
C《农政全书》记载,松江地区“绫、布二物,衣被天下”“原此中之布,实不如西洋之丽密”手工纺织品的质量不如机器纺织品好
D清政府认为“宁波税额较轻,恐将来赴浙之洋船日众,日久生弊”清政府中断了中外贸易

A.A
B.B
C.C
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