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列表。这一政策的特征是(   
借贷方式实际支给还贷数实际价值
现钱例1000文1200文(借钱还钱)1200文
120斗(借钱还粮)2400文
A.加强人身控制B.放松经济控制C.税收的公平化D.实物的货币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据材料概括当时浙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所借鉴的浙东施治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2022-11-27更新 | 2125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有学者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政策和军事改革都是针对时弊而提出的,且击中要害,措施具体,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终因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而失败。该学者意在强调王安石变法
A.未取得统治者支持B.推行时用人不当
C.没有革除社会弊端D.缺乏适宜的环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
2021-12-27更新 | 3181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王安石”两幅图片,思考:两个人的改革一成一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021-09-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6 . 宋代的王安石认为“以仁义礼信修其身而移之政,则天下莫不化之也”,他主持重注了《诗》《书》《周礼》,合称《三经新义》,并作为学校法定教材颁行全国。此举意在
A.营造变法的舆论环境B.改革官学的课程设置
C.修正儒学的学理缺陷D.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7 . 宋代除向工商行户收取商税外,官府需要的材料、人工,都向各行初派;熙宁六年(1073 年)八月,开封府开始实行免役法,各工商行户出免役钱后,不再向官府无偿提供物品或 服劳役。免役法的推行
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B.使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导致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出现D.有助于宋代工商业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很早就显示了政治才能。他在多年的任官上,实施改革,兴修水利,防止高利贷盘剥,博得农民尊敬。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各种观点(部分)

基本观点主要主张者
把其理财思想视做兴利之道“利民兴利”南宋至晚清大多数史学家与政治家
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梁启超
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对北宋的政风和学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没有真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部分学者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种观点加以说明。
9 . 1058年王安石任支度判官时,向宋神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革新政治,加强边防,提出“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这表明王安石
A.体恤民情关注民生B.洞察时局未雨绸缪
C.主张加强中央集权D.以理财为改革首要
10 . 针对王安石推行的均输法,苏辙上奏说“旧日官岁乘米,钱散于民,故农不大伤,无钱荒之弊。今发运司以所象米代供,而责钱于诸路;诸路米无所售,而敏钱以偿发运司,则钱日益荒,而农民最病,此东南之大患也。”由此可知,苏辙认为均输法
A.损害了富商利益遭到强烈反对B.违背了商品经济交换规律
C.客观上加剧了东南地区的钱荒D.加重了广大农民赋役负担
2021-06-09更新 | 222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提高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