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宋的偏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初“儒将”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统兵者与“惋侚若儒生”的武将。北宋中后期“儒将”含义强调科举出身和文资身份,渐为文士所专有。南宋时期“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宋代“儒将”含义的演变折射出(     
A.政治形势的变迁B.崇文抑武的贯彻C.科举制度的发展D.中央集权的强化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朱熹强调“正统”,认为“《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伯而已”,故他推崇秦、汉、晋、隋、唐等王朝。据此可知,朱熹(       
A.在前代基础上发展了儒学
B.意在批判朝廷软弱无能
C.有意为南宋做合法性辩护
D.极力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2024-04-16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3 . 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给辽送岁币;宋夏关系,西夏向宋称臣,每年送给西夏岁赐;宋金关系,每年给金送岁贡,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B.解决了宋政府的统治危机
C.造成宋政府财政濒于崩溃D.有助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
4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7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所示为不同学者统计的两宋之交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中原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迁入地移民类别学者1估计/万人学者2估计/万人
江南各路士民360150
四川、湖南、福建、岭南士民123
军人26.4
A.宋金战争B.中原经济凋敝C.辽夏战争D.经济重心南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为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虎溪三笑图》,展现了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334-416年)在同挚友陶渊明(365-427年)陆修静(406-477)欢聚以后,出寺门同二人告别的场景。画面中,三人因为谈兴甚浓,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瞬时,守山虎大吼,三人惊觉,倏尔会心大笑。



南宋《虎溪三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摘编自《<一团和气>宪宗画西域藏图揭传承》

材料二   历代以“虎溪三笑”典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部分)

时代名称作者画作特点
南宋《三高游赏图》梁楷画面背景极为简化,画面简洁明了,显示了“边角之景”的时代绘画风格
元初《虎溪三笑图》颜辉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明代《三笑图》释担当背景描绘用笔寥寥,人物描绘“宁拙勿巧,宁丑勿媚”,注重情感的宣泄。
乾隆时期《虎溪三笑图》陆吉安技法兼有西方影响,作风工整细密,而无新意。

——摘编自秦淑芳《从历代同题创作

——〈虎溪三笑图〉的艺术特色看其创作风格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作品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作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很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安史之乱B.澶渊之盟C.晋室南渡D.靖康之变
8 . 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签订“绍兴和议”,两者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
年份概况
1141宋朝接受了屈辱的“绍兴和议”
1142宋金建置榷场,作为互市贸易场所
1159金朝海陵王准备南侵,为避免“不良之人,私相往来”而罢榷场
1164金朝复置泗、寿、蔡、唐、邓等榷场,次年双方签订“隆兴和议”
1177金世宗因宋人“生事背盟”,令陕西沿边榷场止留一处,余悉罢之
A.榷场兴废打上了宋金和战的烙印B.金朝以经济手段实现对宋的控制
C.榷场稳定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D.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具有软弱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之弟,即位后曾改元“崇宁”,试图继父兄之志,将改革事业发扬光大。然而激烈的党争和蔡京等权臣弄权,使宋徽宗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转而寄意丹青、娱情花石。他自少酷好艺术,志趣与众不同,即位前“所事者惟笔研、丹青、图史、射御而已”。宋徽宗擅长书法,其正楷学唐朝薛曜的风格而略变其体,成为形体方正、笔画细腻的“瘦金体”。宋徽宗的画受端王府知客吴元瑜的熏陶而自成一家,“元瑜者,画学崔白,书学薛稷,而青出于蓝者也”。宋徽宗的画注重写生,以精致、逼真著称。

靖康二年(1127年)春,他和宋钦宗、宗室、妃嫔等约三千人被金兵俘虏,即“靖康之变”。元人修《宋史》时总结说:“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在元朝人看来,宋徽宗玩物丧志,纵欲败度,终致以艺术亡国(指北宋)。

——摘编自滕新才《宋徽宗评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徽宗在书画艺术方面成就突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元人关于宋徽宗“以艺术亡国”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