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宋的偏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
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B.民族交融大为增强,完成封建化过程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D.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2024-01-24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7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政局变化】

材料一   五代政权更替表

王朝时间创建者原官职都城
907-923朱温节度使开封
923-936李克用节度使洛阳
936-947石敬塘节度使开封
947-951刘知远节度使开封
951-960郭盛节度使开封
   

材料二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局面。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时期政治局势的变化,并分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3-11-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建炎南渡后,南宋文人掀起品评东晋中兴时期人物事件的潮流,东晋时期北伐的祖逖成为南宋文人眼中的模范。西晋灭亡后,东晋诸臣在建康城外的新亭集宴,面对秦淮风景,想起中原故土的典故,也频频被南宋文人引入诗文。这一潮流体现了南宋文人(     
A.市民阶层的审美意趣B.退避政治的矛盾心理
C.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D.咏古鉴今的文化心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公元1129年,南宋政府罢安石配享,宰相赵鼎实主之。士大夫皆反安石新经,转尊二程之学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但宋金和议后,部分士大夫又开始反程学,诋之为专门曲说,举子用二程说者必黜之。这反映了(     
A.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B.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
C.时局变化影响士人学习D.官场腐败导致信仰变化
2023-03-31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辽宋夏金是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观察如图,与南宋并立的①②政权分别是(     

A.北宋、突厥B.金、西夏C.西夏、突厥D.金、吐蕃
2023-03-04更新 | 7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7 . 北宋词人柳永从民间生活汲取创作灵感,创制了盛极一时的文人俗词。到南宋时词的创作则强调“除五俗”,以抒发性情的独白,展示孤怀感世,悲愤沉郁的内心世界为特点的雅文化成为主流。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局势的变化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世俗文学的没落
2023-02-16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宋初,监察御史方庭实上疏:“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反对议和。这主要体现出当时(     
A.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B.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开明宽松的政治环境D.监察体制的有效运行
2023-02-14更新 | 14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南宋诗人陆游在其作品《五月一日作》中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当时江南农田耕种情境:“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该诗句的创作背景是(     
A.大批中原人口南渡B.稻麦复种制度出现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南宋政权决议北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绍兴和议后,宋高宗不仅没有趁境内经济恢复,储备战略物资,厉兵袜马,寻找时机收复故地,反而发出“忧内之心,不减于外”的感慨,并将名将刘锜、李显忠等闲置多年,以致世人不再崇尚军功,良家子弟耻于入伍。这反映了当时(       
A.统治集团内部的保守与不思进取B.已与金国实现全面和平
C.地方势力割据的问题已日益凸显D.君主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2022-11-07更新 | 397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