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宋的偏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形势图,图中方框应填入的政权名称是(     

A.北宋B.东吴C.南宋D.蜀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明朝诗人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重文轻武,三衙分权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D.南宋灭亡,国家一统
3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6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金、南宋、西夏形势图”。对图中四座城市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耶律阿保机将都城定在中都B.开封见证过“靖康之变”
C.金和南宋曾在建康订立和议D.临安居民普遍用煤作燃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南宋陆九渊发挥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观点,提出“心即理”,万物皆自心发。朱熹则从吸收佛家“体用合一”观点的途径,提出“性即理”,万物皆是理的体现,人心只是其一。二者的思想(     
A.均是主观唯心主义B.体现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认为事物根源是理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明朝诗人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该诗反映(     
A.南宋灭亡,国家一统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C.重文轻武,三衙分权D.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2023-10-09更新 | 221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宰相秦桧权势熏天,参知政事李光与秦桧“议事不合,于帝(宋高宗)前纷争,且言桧之短”。这表明,当时(     
A.相权有所制约B.文官地位得以提高
C.皇权遭到削弱D.官员监察制度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宋诗人陆游在其作品《五月一日作》中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当时江南农田耕种情境:“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该诗句的创作背景是(     
A.大批中原人口南渡B.稻麦复种制度出现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南宋政权决议北伐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史称(     
A.七国之乱B.绍兴和议C.靖康之变D.安史之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的时候,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进入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这说明南宋( )
A.积贫积弱现象露出端倪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C.中枢权力运行发生异化D.边防军事压力更加严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