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与西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辽朝音乐主要种类表,据表可知(     

国乐

契丹民族以及辽朝属国属部的音乐,包含了汉乐、渤海乐、回鹘乐、敦煌乐、女真乐以及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等诸部乐,甚至还融合了高丽和西夏的舞乐,种类十分繁杂。

雅乐

中原王朝的“国之正音”,是中国传统礼制中主要用于吉礼和宫廷重要礼仪、具有国家象征意义且只能对于高级别祭祀对象时与礼制相须为用的乐舞。

散乐

在继承唐代俗乐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戏剧、杂技、歌舞为主的俗乐,其内容十分庞杂。

鼓吹曲

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A.民族交融推动文化汇流B.政权并立强化礼乐制度
C.西学东渐丰富音乐内容D.国家政策决定文化方向
2024-06-1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阂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南宋统治者对南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权其酋长、使自镇抚”,建立土官统治,实行“以夷治夷”或“以夷治蛮”政策。辽、金建立政权后,逐步改变了对待异族掠夺与同化政策,承袭了“胡汉分治”与“因俗而治”,实行两种制度,“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金都实行了南北面官制、蕃律和汉律,还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和管理制度。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制定了“吐蕃刑律”,极大地密切了吐蕃地区与中央的关系。继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后,元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北、西北地区设立羁縻卫所和屯田,以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卫所长官。南方和西南地区,在土官制度基础上,发展成更加严密的土司制度。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治理的新举措及特点。
3 .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发展和民族交融、活跃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说法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南北面官制促进女真族与汉族民族交融
B.榷场互市贸易加强宋与辽夏金经济往来
C.迁都燕京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D.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
2024-06-03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辽、宋、金均依据“天下秩序”,各自建立了涵盖西夏、大理、吐蕃等“朝贡者”在内的朝贡体系,同时规定使节朝见时要行跪拜礼,其中宋仪要求十八拜,辽、金仪要求十七拜。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加强B.宋朝长期主导政治格局
C.政权对峙加剧民族隔阂D.华夏观念影响逐渐削弱
2024-05-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辽史》记载“百官择人,必先宗室”,《逆臣传下》一书也有辽朝“乘国钩,握兵柄,节制诸部帐,非宗室、外戚不使”的记载。由此可见,辽朝的选官和任官(     
A.阻碍了汉族官员仕晋B.反映出民族矛盾的激化
C.体现贵族的政治特权D.克服了中原世官制弊端
2024-04-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如图所示四个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辽圣宗于1007年营建中京大定府。宋朝使节路振在《乘轺录》中记载辽中京“幅员三十里”,王曾则记述该城方圆“四里许”。1956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对辽中京遗址进行了勘探和试掘,结果证明该城周长约一万五千米。这说明(     
A.实物史料价值低于文献史料B.文献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的真相
C.考古发现可以验证文献史料D.记录者的立场影响历史的记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所示是宣化(今河北张家口)辽墓中的壁画《散乐图》,图中人物服饰采用宋制。辽朝政府坚持契丹人和汉人的服饰、发饰并存,采用“北班国制,南班汉制,从其便焉”的原则。这反映当时辽(     

A.儒家治国的理念B.因俗而治的特点
C.全面汉化的政策D.打击了割据势力
9 . 如表中的史料记述可以用来研究的时代主题是(     
内容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孔子大圣,万事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三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
A.国家统一趋势B.理学创新C.政治制度弊端D.民族迁徙
2024-02-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辽史》中记载的“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辽国皇帝一年四季巡幸于四捺钵之间,政务皆在捺钵中处理。据此可知,该制度的目的是(       
A.接受各部族首领前来朝贡B.方便君臣交流渔猎技艺
C.协调朝廷与各属部的关系D.利于处理对外交往事务
2023-12-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二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