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金朝入主中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阂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南宋统治者对南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权其酋长、使自镇抚”,建立土官统治,实行“以夷治夷”或“以夷治蛮”政策。辽、金建立政权后,逐步改变了对待异族掠夺与同化政策,承袭了“胡汉分治”与“因俗而治”,实行两种制度,“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金都实行了南北面官制、蕃律和汉律,还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和管理制度。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制定了“吐蕃刑律”,极大地密切了吐蕃地区与中央的关系。继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后,元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北、西北地区设立羁縻卫所和屯田,以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卫所长官。南方和西南地区,在土官制度基础上,发展成更加严密的土司制度。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治理的新举措及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女真族立国前,尚无成文法,其习惯法较为自然和原始。金熙宗在位期间(1135-1149年)开始了以汉制逐渐统一国家法律制度的进程,试图融诸种法律制度于一体,但仍未能消除法制混乱的现象。金世宗(1161-1189年在位)继位之初,社会极不稳定。他从缓和阶级和民族矛盾,巩固其长久统治地位的目的出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于大定十七年(1177年)设专局负责修订律令。凡《皇统制》《续降制书》中没有规定的,参照唐宋律的律文加以补充;而《皇统制》《续降制书》及唐宋律的律文中都没有规定的,取旨定夺;《军前权宜条理》中可以作为常法的,予以保留。修订成果于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颁布,史称《大定重修制条》。世宗在位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为“大定之治”。

——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1)概述金世宗律令改革的背景。
(2)简析金世宗律令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