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金朝入主中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金史》记载,金朝将领兀术带兵南下时,“因止戮经而释其州人,复命琼守毫。凡六年,毫人德之”;而南宋《李心传传》中,宋高宗评价兀术,认为其“虽强,专以杀伐残忍为事,不顾人心之失”。对此认识最合理的是(     
A.历史结论需多元史料互证B.史料与历史事实存在差距
C.著史者立场影响人物评价D.史官才学决定史料的解释
2023-08-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08
综合题 | 适中(0.65) |
2 . 大觉寺“释疑”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阅读文献时,发现两处文献中对大觉寺的记载与如今大觉寺(位于海淀区,明代重建)的位置有所出入。同学们模拟历史学家开展了探究。

材料一:大觉寺,按《寺记》,曰中都大觉寺。……旧在开阳门郊关之外……天德三年(1151年)……寺遂入开阳东坊。大定中赐额大觉……在旧城开阳东坊。

——《元一统志》(元朝官修地理总志)

材料二:金天德三年(1151年)展筑京城,仍开阳之名为其里。大定中僧善祖营寺,朝廷嘉之,赐额大觉。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湛然居士集》

(1)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天德”、“大定”是(     )(单选)
A.谥号B.年号C.庙号D.尊号
(2)1151年,金朝开始营建中都,此时与其并立的政权有(     )(双选)
A.辽朝B.南宋C.元朝D.西夏

       近年来北京西城区光源里(位于金中都东开阳坊界内)区域发掘出一处金朝遗址,并出土了大量文物。同学们通过查阅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的资料,对“大觉寺”有了新的看法。

材料三:光源里遗址1号基址附近出土了金太祖玉谥册(皇家用于祭祀的礼器)、刻有篆文的铜官印,菩萨雕塑、关公陶塑,还有龙纹瓦当、凤纹瓦当、兽面纹瓦当、檐头瓦等建筑构件,还有景德镇青白瓷、仿铜瓷礼器、高丽青瓷、汝瓷等高规格器具。                                              

(3)以上出土文物,为我们了解金朝的社会面貌提供了哪些视角?
(4)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光源里遗址”与“大觉寺”的关系,谈谈出土文物与后世文献的证史价值。
(5)在探究“大觉寺”的过程中,还可以选取哪些可靠材料?(     )(双选)
A.光源里居民的口述B.金朝官修档案材料
C.大觉寺的《寺志》D.宋朝文人笔记材料
(6)依据上述探究过程,归纳同学们释疑“大觉寺”的路径和方法。
2024-01-17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朝初年,女真统治者为了招揽人才,承袭辽宋之制,于1123年始设科举。1127年灭北宋后, 以河北、河东初降,职员多阙,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称“南北选”。辽人试词赋, 两河人试经义。1138年, 南北人均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到海陵王时,并南北选为一, 实行南北通选,仅设词赋科。金朝科举,初分乡、府、省三试, 即由乡至府, 由府至省。1150年正式实行殿试。章宗时,取消乡试,成为府、省、殿三级考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据《清史稿》和《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清朝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科考时给予少数民族考生特别照顾。除国子监在学的士族生员外,每三年特批25名学额让云南土官族属及一般士人参加考试,考中者报经礼部核查后即视为生员。此外,还采取增加录取名额的方式,雍正六年(1728年),清世宗谕礼部曰: “今滇、黔、楚、粤等省苗民向化.新增土司入学额数,为学宦者尤宜加意禁饬,毋使不肖士子冒籍贯,阻土民读书上进之路。”道光、同治年间,湖南乾州厅苗族中举2人,嘉庆至同治年间永绥厅苗族中举19人。

——摘编自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材料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盛京将军赵尔巽、两江总督周馥等有实力的督抚大员联衔会奏,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 人才非急切可求,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他们的结论是“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 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废科举始”。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朝廷只得下令“著即自丙午(1906年) 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 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 均著照所请办理”。至此,科举制度终于废除。

——摘编自郑天挺、南炳文编《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特别照顾”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实质及原因。
2023-10-0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熙宗孝成皇帝四》记载:迁居中原的普通女真百姓以改汉姓易汉服为时尚,致使朝廷多次下诏“敕女真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这一诏令从侧面反映出(     
A.金政权注重本民族文化传承B.政府反对学习中原文化
C.内地文化对金朝的异质作用D.女真文化优于汉族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吉林延吉磨盘村山城遗址在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在遗址考古中,考古学者发现两个官印,一是“监支纳印”,钮右侧刻“天泰四年五月造”。根据官方正史《金史》记载,诸仓有监支纳官,八品。天泰,为东夏国年号,“天泰四年”即公元1218年。另一个是“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印背柱钮刻“天泰三年六月一日”,左侧刻“南京行部造”。由此可以证实,磨盘村山城遗址属于我国东北地区地方政权东夏国,很可能就是其南京治所。由此可知(     
A.考古发现较官方正史记载更接近历史真相
B.合理的历史想象在历史考证中有重要作用
C.判断史料真伪是进行史料实证的首要步骤
D.文字遗物在对遗址性质判断上起关键作用
2023-08-29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辽、金、元、明清的北京城址图


古代北京发展概况(部分)

时期名称概况
辽代南京936年,辽获得幽云十六州后,升幽州为南京,定为陪都。《契丹国志》记载南京析津府“户口三十万。……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人多技艺,秀者学读书,次则习骑射。”
金代中都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定名中都大兴府,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王朝首都。时人记载中都“宫阙壮丽” “工巧无遗力”。中都仿照北宋汴京,采用回字形相套,宫城位置居中,城内建有礼制建筑,如郊天坛、雨师坛等。
元代大都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于大都。大都采取传统以宫城为中心的形式,规整方正、均齐对称,街道系依《周礼》,按经、纬设置。大都人口近百万,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为“商业繁盛之城”。
明清北京1403年,明成祖下诏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南京成为陪都,明成祖诏告天下:“继承大宝,统驭万方。”此后一直到清代,北京一直是正式都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其他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金史》和《宋史》对这场大战有不同记述。《宋史·岳飞传》载:“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郾城再捷。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金史·宗弼列传》载:“(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宋史》多源于宋代国史、实录故可信度更高
B.弄清历史真相须有实物史料佐证
C.历史记载往往受到著史者立场的影响
D.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的多样化
2023-05-19更新 | 556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据《金史》记载,大定十三年(1173年),金朝统治者正式设立女真进士科,以选拔女真族子弟为官。“以策论进士取其国人,而用女真文字以为程文”。女真进士科的考生只要考一场,考题是策问,而且可以免乡试、府试,直接参加会试和殿试。这一做法意在
A.完善科举取士制度B.全面学习中原制度
C.巩固女真人的统治D.促进民族间的交融
2022-01-19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金史》记载,金世宗完颜雍认为女真族原有的风俗传统淳朴诚实,必须继承发扬。他对皇子及诸王说,“汝辈自幼惟习汉人风俗,不知女真纯实之风,至于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这说明金世宗
A.排斥汉文化,坚守女真本民族文化
B.反对全盘汉化,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
C.主张积极推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D.挖掘消失的女真文化风俗并发扬光大
10 . 辽宋夏金时期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辽人自称炎黄子孙,并不否认宋人也是炎黄子孙。……第二,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具有“南朝”和“北朝”都是“中国”的思想认识……第三,袭用“中原”即“中国”、“九州”即“中国”的理念,以为自己部分进入中原地区且在“九州”中国之内,应该属于中.国,同时,也承认宋朝在“九州”之内,也是“中国”。……金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他们认为金、宋都是“中国”

材料二   2003年,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乡阿汉土村宋家梁屯北山辽墓出土了《永清公主墓志》,其碑文记载说“盖国家系轩辕皇帝之后”,轩辕即黄帝。

——以上材料均摘自赵永春《“中国多元--体”与辽金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辽人、金人“中国观”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说明材料二所载墓志对研究材料一中辽人“中国观”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