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牌符印信是证明持有者身份的官方信物。下图为1981年在贵州毕节发现一枚元朝铜质方形印章,印信正面用八思巴蒙古文刻有“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官印”,背面左侧用楷书汉字刻有相同内容。据《元史·地理志》记载,“雍真等处”应属元朝政府在此设置的“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据此可知(       

A.史料的多元性加深历史认知B.官修史书受政治影响
C.文献史料必经实物史料印证D.文献史料皆真实可信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 . 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物。元朝政府多次赈济西藏贫困站(驿站)户。这反映出元朝(     
A.宣政院职能权力的扩大B.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C.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D.蒙藏关系世代友好
2024-0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元朝政府在西藏建立驿站,征发一定数量的站役,为过往使臣提供膳食和车马等器用。同时政府往往给予驿站一定的补贴,甚至为了保证驿站运行的畅通,政府在某些关键的驿站中留下部分驻军。这些措施(     
A.加强了元政府对西藏的管理B.保障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D.有效维护了藏地的安定团结
2023-11-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蒙古帝国于中统元年(1260年)设立燕京行省,总领汉地政务,1262年该行省并入中书省。忽必烈设十路隶属中书省的宣抚司,由中书省官员出任其长官,于是复有行省的设置,先后有了西夏中兴、北京等行省。这时的行省多是为统一指挥军队作战而设的。可见这一时期行省的特征是(     
A.职权明确、军事控制B.央地分权、羁縻地方
C.制度完善、效率甚高D.中央外派、遇事而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朝中央政府将财政赤字的压力通过各种途径转嫁到地方,也就酿成了元代高度中央集权财政体制下的“财政集权中放权”模式。而地方政府为了正常履职,也被迫将“地方官府权力下移”,进而引发元代地方治理模式的变迁。这一变化客观上(     
A.导致了元末农民起义爆发B.加剧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缓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有利于地方士绅群体崛起
6 . 元代疆域辽阔,驿传运输发达,修建的驿道东到朝鲜,西连中亚、欧洲,南连越南等地。朝廷在驿道上的重要节点设置驿站,驿站负责给来往使臣和政府官员配备马、牛、舟、轿等交通工具,并提供住宿,战时还担负运输军队军需补给的任务。据此可知,驿传制度的设立(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开启了中外交流
C.加强了对全国的军事控制D.开发了边疆地区
7 . 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
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
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
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
2023-07-13更新 | 71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元代学者虞集指出:“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行省除了有地方行政权外,还兼有军政与财政大权,即行省可统辖地方军队,地方财税亦可自留三成于本行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制(     
A.造成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区管辖D.体现了中央高度集权特点
9 . 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属江淮行省等;明初废行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安徽归南直隶;清承明制,以南直隶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巡抚成了安徽省最高长官。上述材料表明(     
A.安徽政治地位的下降B.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元朝行省制影响深远D.安徽历史的源远流长
10 . 李治安在《元史十八讲》中记述了元政府实行的重要举措:“行省大体是七员正官圆坐连署。每个行省内,各个种族,包括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交参任用。蒙古人和色目人地位高,以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之势。”元朝统治者此举旨在(     
A.加强中原和边疆的联系B.以北制南巩固统治格局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