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今陕西省中部以西安为中心的区域古称“关中”,在中国古代前期,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地区,此后历经变迁。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从西向东的空间发展历程,多为武力冲突,扩展与冲突的结果几乎都是西胜东负,而几乎一切以西胜东的历史事件起步之地都与位居中国古代西部的关中平原有关。苏秦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两汉之际,王莽乱政及赤眉起义对关中地区造成的严重破坏,东汉末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以及后来的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混战都使关中地区一再受到沉重的打击。唐代的安史之乱,对关中地区的破坏更为严重,出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景象。秦汉以至隋唐,关中地区作为全国经济重心,一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为增加产量,而进行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导致关中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由于长期作为政治中心,大规模的宫室建筑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木,从而推动了大规模的原木采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使关中地区的水土条件变差。而且汉朝以后关中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开始变差,降水量减少,旱灾出现的频率增加。

——摘编自宋政华《古代关中地区经济地位的演变及原因探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两个以关中为基地,向东发展,建立王朝统治的史实。
(2)阅读材料二、解读关中地区地位的变迁。
2024-05-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 . 古代的人口迁移。

图1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方向示意图

图2清朝前期移民方向示意图


比较图1、图2,结合所学对两幅图中的人口迁移情况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8-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1)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二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中国的出赋和商税(1776年—1911年)

田赋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177642771300731593020027
184242293282761303058924
188549829423485340520152
189051999675446632310056
190357269194389214342262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摘编白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社会经济与政策变迁为视角,解读赋税结构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