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僧一行,俗姓张,父亲是武功县县令。一行少时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曾拜访道士尹崇,借阅《太玄经》数日,撰写《大衍玄图》和《义决》。武则天主政时期,一行为避祸出家为僧,隐居嵩山,拒绝征召,后前往荆州当阳山学习梵律。开元五年(717年),一行被其族叔强行带到长安,玄宗多次向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当时的历法在推算天象方面渐渐出现偏差,玄宗命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编订新历法;另派人制作黄道游仪,观测天象,与一行的研究互证。一行取《周易》“大衍之数”之名,主持编订《开元大衍历经》。一行去世时,玄宗赐给他“大慧禅师”的谥号。

——摘编自刘晌等《旧唐书》等

材料二   至元十六年(1279年),经元世祖批允,郭守敬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并根据观测结果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其对地球自转周期的计算与现代值只差26秒。郭守敬还擅长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等13种天文仪器。其中,简仪就是他对前代过于复杂的浑仪加以简化而成的;景符则是郭守敬宋代的八尺长的圭表增高到四十尺,并依据小孔成像的原理改制成的测影器具,它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

——摘编自李兴濂《郭守敬:七百年前的中国科学之星》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唐代前期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僧一行和郭守敬对天文学的贡献,并说明他们能够作出贡献共同的有利条件。
2 . 下图为发现于河北的辽代墓葬进茶图,图中出现的斗笠形茶盏数量较多,是家家户户常用茶具,其形状与宋代茶盏相似,有大小之分,且与盏托配套使用。据此分析,当时辽代(       

A.封建化进程逐渐加快B.饮茶习俗渐趋平民化
C.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D.民间手工业发展迅速

3 . 下图所示是元代赵孟頫的绘画作品《秀石疏林图》,其在画上自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说明赵孟頫(       )



《秀石疏林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蒇)
A.认为书画同源B.注重营造意境
C.创新绘画技法D.追求个性自由
2023-11-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元时期,社会文化重心下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集《夷坚志》中出现的一大批儿童人物形象就是当时社会变迁的折射。

形象一:孝敬父母的儿童形象。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每以清旦,各诵十遍。仰天焚香,输写诚恳,两年之后其母病惠遂绝,该故事彰显了孝道的观念。

形象二: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

形象三:遭遇恶报的儿童形象。一幼女嗜饼,每食时,但取其中有糖及麻者咀之,而弃其图,后震雷击之,堕地死,整个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

摘编自姚海英《宋元社会生活的形象透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小说集《夷坚志》中塑造的一个或多个儿童形象,拟定一个符合宋元时期社会变迁的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鲜明,持论有据,逻辑严密,结论明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南宋文人赵伯驹所作的《江山秋色图》,画中所绘为北方山水。画面布局严谨、勾勒精细,色调明快和谐。画中崇山峻岭错落连绵如龙脉,三三两两的步行者流连于山野之间。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此画作(       
A.反映了士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B.体现出南北文化间的交融
C.奠定了中国画的主流创作方向D.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留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苏轼的《木石图》。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显现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画家借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由此可见,该画作(     
A.注重和强调写实B.深受商品经济影响
C.讲求意境和情趣D.世俗化趋向较明显
7 .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古代科技成果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②郭守敬《授时历》
③李时珍《本草纲目》   ④裴秀《禹贡地域图》
A.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宋代最有名的书坊要数福建建安余家的“万卷堂”和“勤有堂”。余家从北宋末年起,世代刻书达600年之久一直到明代,余家的刻本依然闻名遐迩。传世的勤有堂刻本有西汉刘向著的记述古代100多位妇女事迹的传记文学《列女传》(如下图所示)等。据此可知,宋代书坊(     
A.普遍采用活字印刷技术B.多因教育的发展而兴起
C.对文化传承的贡献颇大D.代表印刷业的最高水平
2023-02-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南宋实行清查与核实土地占有状况的经界法。其中,鱼鳞图是通过全盘清丈土地来核实业户所占有的田土;砧基簿则是以人户为中心来总括本户所占有的土地。遇有典卖交易,须各持砧基簿和契书进行交易。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契约文书开始出现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C.经济法律体系成熟D.政府允许土地交易
10 . 【城市商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



          图1 唐朝长安城示意图                                图2 北宋东京城示意图

材料二   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三   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滑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脱脱等《宋史·河渠志》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指出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在布局和功能上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