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棉花和棉纺织业

材料一   元明以前中国的主要衣用植物是丝、麻、葛类,明代(大学衍义朴)记载:“汉唐之世,远夷虽以木棉入贡、中国未有其种……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北宋时期,福北、广东一带棉花种植已十分发达,北宋《文昌杂录》称“闽岭以南多种木棉,土人竞植之”。南宋传到江浙一带,元代的江西、江浙等行省都有种植。到了明代棉花已经在北方黄河流域大量种植,徐光启《农政全书》称,棉花“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今河南一带)矣”。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业,尤以棉纺织手工业最为典型。当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到机器生产阶段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竞争力便相形见绌。因为洋纱便宜,许多农民购买洋纱代替土纱进行手工织布。1894年,闽粤地区的手纺业“已有如风流云散”,“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洋布在中国的销量也越来越多,缓慢地克服了小生产者的顽强抵抗。洋纱洋布已经逐渐由沿海向边远腹地扩散。19世纪60年代,洋纱在中国土布生产中的使用率只占0.56%,90年代上升到18.94%。洋布在中国年用布总量中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3.2%上升到90年代的13.39%。

——摘编自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用“→”描绘出棉花在中国传播的路径,结合所学,分析棉花引种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变化并作简要评价这种变化。
2024-03-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贾思勰,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B.孙思邈、北魏农学家、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祖冲之、唐朝医学家、所著《千金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D.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编定《授时历》、测定回归年平均长度领先于世界
2024-01-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宋代社会生活

材料一       

二侍填香石刻
这是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面中二侍着展翅幞头,身穿圆领、小袖开衩衫子,露出内衣衣领,腰系带,衫下露出跷尖鞋。面庞圆润,神态敦厚,分立香炉两侧,作填香状。香炉为三足式,炉身为狻猊(suān ní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捧莲

材料二   部分宋朝展品   

沈括《梦溪笔谈》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钧窑 玫瑰紫大花盆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定窑 划花萱草葵瓣口碗石刻朱熹自画像
手持罗盘的陶俑“南海1号”沉船上的瓷碗

(1)阅读材料一,分析“二侍填香石刻”的史料价值。
(2)从材料二中选择至少三件展品,与材料一中的石刻一起策划一个微展览,结合时代背景撰写该微展览的介绍。要:写出所选展品序号;此介绍应包括展览主题、展品与该主题的关系、此展览的意义。
2023-07-19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的杭州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城概况
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有宫殿区、王陵区、仓储区和作坊区的考古遗迹;外城约630万平方米。

墓葬玉器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水利工程
古城外围延绵20余千米的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材料二   杭州见于记载始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称钱唐。秦汉六朝八百年间它只是普通小县。隋完成统一后,改置州于余杭(杭州之名始此,即得名于州治余杭),就浦西凤凰山麓之地,肇建新城。至此,杭州具有了“水居江海之会、陆介两浙之间”适宜于都市发展的优势。后经历任良吏修筑海塘、屯田筑堤、开筑六井、治理西湖等,杭州得以持续发展。唐昭宗时,杭州“东眄(望、看)巨浸,辏闽粤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唐末五代干戈扰攘,在吴越钱氏经营下,两浙并为一个政区,晏然无事者垂九十年;北宋时有“东南第一州”之誉。高宗定都临安,杭州更进一步而成为南宋全国第一州。

材料三   杭州是明代四大图书聚散地之一。图书市场上除了本地刻书外,还有私人藏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刻书的书坊众多,注重刻印质量。图书内容包括:四书五经及其注释或解读;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俗文化”,如《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八股文范本的选编,甚至“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经商指南类图书,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士商要览》(亦题作“天下水陆程图”)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良渚古城遗址的特点,简述良渚古城考古发现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分析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州”的重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明代杭州出版业反映出的社会状况。
2024-01-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元明以前中国的主要衣用植物是丝、麻、葛类,明代《大学衍义朴》记载:“汉唐之世,远夷虽以木棉入贡,中国未有其种……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北宋时期,福建、广东一带棉花种植已十分发达,北宋《文昌杂录》称“闵岭以南多种木棉,土人竞植之”。南宋传到江浙一带,元代的江西、江浙等行省都有种植。到了明代棉花已经在北方黄河流域大量种植,徐光启《农政全书》称,棉花“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今河南一带)矣”。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二   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首领施行“参用其土人”的制度,且“世官、世土、世民”。明朝沿袭并大为拓展,《明史·土司传》记载“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明政府制定了授职、承袭、升迁、奖惩等法规,完善朝贡、纳赋之制,颁行征调土兵办法。土司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或农奴制经济基础之上的。明中期以后,封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明末一些土司纷争仇杀、抗命朝廷,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康熙、雍正两朝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随之展开清查户口,核实赋税等工作。土司势力大大削弱。

——摘编自龚荫编著《中国土司制度简史》


(1)依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用“→”描绘出棉花在中国传播的路径,结合所学,分析棉花引种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土司制度的兴衰。
2023-12-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等级考)
6 . 如图是从三国曹魏到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的比例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由重孝廉到重才能的演变   ②魏晋时门阀士族政治盛行
③隋唐推行科举制,入仕的寒门子弟超过士族   ④北宋统治基础较前朝扩大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3-11-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请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时期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书法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书体均已完备,“书圣”为①
绘画东晋顾恺之代表作②和《洛神赋图》
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③被尊为“画圣”
石窟艺术魏晋至隋唐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④、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⑤
地理学西晋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医学唐朝孙思邈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医药学成果
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
天文元朝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
农学元朝⑩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南方农业技术于一体
2023-07-2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据此可知,该图(     

A.科学揭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准确呈现了经济基础的变动
C.客观上反映南方市场的扩大D.合理解读了北民南迁的原因
2022-11-13更新 | 851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B.阎立本《步辇图》C.沈括《梦溪笔谈》D.郭守敬《授时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时期沈括著有《梦溪笔谈》,总结了当时很多科技成果。与沈括同处于一个时期的是
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B.郭守敬著有《授时历》
C.王祯著有《农书》D.裴秀著有《禹贡地域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