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2024-03-16更新 | 59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南宋末年,浙江嘉兴魏塘镇的佃农经常带着自产的米,到市场上交易香烛、油盐、药饵之类的日常用品。当地米肆往往将米运至杭州、苏州等地出售,再用所得收入在当地购买货物,再运回到浙江市场上销售。这说明此时的魏塘镇(     
A.商业经营缺乏监管B.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C.市场交易比较活跃D.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24-01-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宋时期质朴洁净之风逐渐盛行,士人多着宽薄的衣衫,颜色也多为清白淡黄;服饰图案造型以写实为主,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夸张,其结构严谨,这一现象(     
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表明纺织业空前发达D.社会风尚根本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图片显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由此可见,当时(     
   

《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

   

两宋时期的榷场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A.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
C.商帮推动了城市的繁荣D.国家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之屋…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城市(     
A.对外贸易兴盛繁荣B.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
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设立市舶司,宋高宗反复强调“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代沿海民众出海贸易之风盛行,贩海之商“江、淮、闽、浙处处有之”。特别是“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宋代南海贸易是以中国瓷器和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品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香药、珠宝为主的资源性商品相交换,形成了互补性市场关系。《梦粱录》记载,徐兢使团出使高丽雇用的“客舟”就“可载二千斛粟”,而座船“‘神舟’三倍于客舟”。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材料二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商业因其复杂性而被鄙夷。永乐帝虽派出郑和下西洋,深受儒家“战胜于朝廷”思想的影响,更多是为了“宣扬国威”。加之以海盗活动的增多,海禁政策也就提上日程。明代是一个内敛、封闭的朝代,也是一个政府职能缩减至最小的朝代,自给自足完成后,就放弃了宋元的海外贸易传统。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正是简化管理的体现。明代海禁造成了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多亏当地士绅的支持和提供资金,沿海区域航海者才能维持着已经非法的海外经营。

——摘编自赵雅丹《明清两朝中国海洋意识与实践的研究:以海权论为视角》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的差异。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出现差异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无论是官办的中央、地方各级学校,还是个人招收门徒的私学教育,在数量、规模等各方面不断发展,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东汉时,私学达四十余家之多,其中弟子千人以上者十三家,万人以上者二家。《后汉书·儒林传》记载:“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

——摘编自郭炳洁《汉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宋前期的书院多为私学,至南宋前期,杨时、胡安国等理学大儒倚重书院讲学,传播学派思想。南宋中期是理学书院兴盛时期,书院兴建的数量多,影响范围广泛,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完善。南宋后期,理学书院教育模式被官方采纳,书院多被纳入官办地方教育组成部分,书院教师也多由朝廷选派正式官员担任。此外,宋代书院还创立了书院会讲制度,这是宋代书院的重要创新,大大活跃了书院的学术空气。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时期学校教育呈现繁荣景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主要特征。
8 . 北宋时,棉花的种植在闽粤一带已渐盛行;南宋时,棉花种植推向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宋代有诗云:“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这反映了宋代(     
A.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C.棉花成为主要衣被材料D.南方棉花种植已逐渐普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部分诗文作品简表

人物籍贯名号作品
陆游越州
山阴人
放翁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五月一日作》)
人如虚市散,灯似晓星疏。(《抚州上元》)
欧阳修江南西路
吉州人
醉翁
六一居士
大雨虽霶霈,隔辙分晴阴……。宿麦已登实,新禾未抽秧。(《喜雨》)
苏轼眉州
眉山人
东坡居士杜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山村五绝》)
范仲淹苏州
吴县人
范仲淹居士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家有城南锦绣园,少年止以花为事。黄金用尽无他能,却作琼林苑中吏。(《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司马光陕州
夏县人
迂叟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涑水纪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历史人物的信息中提炼两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历史信息各一条,并分别简要说明。(要求:信息明确,说明简明扼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实施“盐钞”制度,获得“盐钞”就意味着获得了对食盐的特许经营权。由于食盐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必需品,所以“盐钞”成了一种硬通货,在当时还出现了以买卖“盐钞”为主的各类交易市场。这(     
A.改变了社会结构B.激发了市场活力
C.减少了政府收入D.扰乱了市场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